有一點神經過敏--好吧,非常神經過敏。因為這個熱潮還不算消退,老師上課的時候偶爾也還是會提。我覺得夠了,不要再提了,尤其讓我看到金馬獎名單之後我就不想再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

  有多少負債中的台灣導演看見海角熱潮,會為自己的遭遇痛哭流涕、悔不當初,並怨恨台灣這塊土地?我想到這點,就不得不一起跟著他們對海角又恨又妒。
  這不是心眼小,而是不甘。那些電影有比海角差嗎?或者,不迎合市場而讓自己負債累累,會有太多人說那是他們的選擇,可這種假藉藝術與本土但過於俗媚的片子……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我對這電影本身不反感,但他的票房與價值落差太大,讓我不得不提高規格來省視它,然後對這現象萬般鄙夷。

  這個社會太奇怪了。我不理解台灣人,我不理解我以外的人。

  也許就是這樣吧。要推廣一個行業,一定要商業化。再商業一點、再媚俗一點、再討好一點。只有這樣的人、這樣的內容才能賺錢,也才能繼續推廣。
  但就像政治一樣,政治人物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提出超短期的政策方案,將選舉由手段模糊成目標,最後忘了什麼是政治。

  好萊塢就是商業化的極致。賺錢、培養好多明星,但半點內涵都看不到。星光熠熠,耀眼奪目,卻什麼也不能看清--看清了,就會發現不過是一堆灰塵。

--

  最佳導演只是為了鼓勵吧,最後八成還是張艾嘉或別人的。音樂、攝影我都能接受,這部電影與其說是藝術片,不如說是音樂電影。攝影也是,很多畫面是非常、非常漂亮的。劇情就不予苟同。哪有劇情?至於傑出電影……(大默)只有票房傑出吧?
  但阿忠同學提出了我最討厭的一句話:就結果論,海角是很傑出的。

  究竟要單一、膚淺到什麼境界?這個世界如此廣大,才能如此多元,我們的評斷方式卻只有最後的單一面向、絕對成敗?好你個結果論,這些人都沒學過多變量就對了。講到結果論我不只是想罵髒話,而是絕對暴怒。評價不可以只看結果,完全不行。
  --要我討論為什麼不行?說行的人通通不要來跟我講話!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it FM在早上放這首歌真的太貼心了。很適合早上起床聽。:)
  蔡健雅果然是女王!(咦)

我不會飛 - 張玉華



作詞:徐世珍 作曲:蔡健雅

一頁一頁的心情 寫著當初的甜蜜
一個人的日記裡 回憶是我的氧氣

一步一步的前進 我漸漸離開過去
告訴自己不要緊 感受此刻的天氣 練習著 無所謂的心情

#我不會飛 但我慢慢的走 有點寂寞 但我努力的過
 需要時間 恢復傷口 快樂的事 一定還會有
 我不會飛 但我渴望天空 有一點風 但我並不想躲
 總有一天 給我時間 我會從思念裡自由

一步一步的前進 我漸漸離開過去
告訴自己不要緊 抬起頭大口呼吸 練習著 無所謂的心情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有一天,會有人提出這篇文章,所以我先寫在這裡,表示我早就有這樣的想法。(沒意義)

  但總有一天,行動終端、圖文載具的模式會有相當改變,就像某些公司已經在執行的衛星電腦一般,人們將有自己的衛星硬碟,行動終端只要能做好即時處理、維護連線穩定即可。這個部份應該可以靠晶片。

  我們的i-SET也可以朝這個方向走。只不知來不來得及提出。

  不過我發誓我說過個人空間的事情了。(嘆)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才去看考試小表和清華招生作業時程,然後看見美妙的巧合。

  是說我就考兩天而已,這樣也可以撞?太強了吧?囧(只有兩個所在那天複試,這就是命!)
  而且初試通過名單要等到星期二才會知道,這樣我根本來不及跟老師請假!期中考的請假程序到底是安怎!(而且萬一我趕得回來考試呢?@@)

  或者我該祈禱,我是1|21中的那一人所以沒有複試?(這也太悲哀了吧?)

  人生真是奧妙。(茶)

  ……我有種就算初試過了也不要去複試的衝動。反正就是英文筆試+面試嘛。(喂)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餐去吃麥當勞培根吉士堡,看見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在發行手環勸募,我就給他買了兩個。
  一套是五個,一個30塊。
  手環上面有簡單的英文字,留言條上則有配合該單字意義的感人的標語。

  王力宏的是夢想,楊丞琳的是希望,羅志祥的是勇氣,麥當勞叔叔拿下了愛與信念。

  其實我不是很有愛心的人,但我覺得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做的真的是好事,我很感動。重點是,把信念與勇氣戴在手上,會覺得自己好像可以往進步的方向前進。呼呼,為信念而戰的戰士,聽起來有夠囂張。XDD(不過我愛女祭司勝過戰車)
  所以,儘管我突然在最近開始喜歡上王力宏的歌,也還是沒有把帶有他照片的夢想買回家。夢想是騙小孩的東西,希望也是。然後我有很多愛了。

  所以我把橘色和藍色的信念與勇氣戴在手上。加油加油加油。

  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也要加油。: )
  儘管是命中注定的事,只要活著就會想掙扎嘛。大家總是盼望那樣的奇蹟。越多人一起努力,說不定奇蹟會比較容易產生。

  --由此可見我想幫助的不是那些病人及其家人或什麼醫療照護,是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啊。(笑)

  旁邊有串聯貼紙。: )

--

  好想睡覺問卷key不完……(死)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不到文獻!!!!!

  內容產品(書籍、音樂、電視電影等)的數位化是商業趨勢也是產業趨勢,電子商務更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東西,為什麼網路興起對數位化產品(近似虛擬商品)的產業供應鏈、價值鏈改變的相關研究可以少成這樣?我想找研究證明「內容產業數位化為未來趨勢」竟然沒辦法,就是沒人要拿這句話當結論,難道是太顯而易見就不用證明了嗎?那那個證明1+1=2還寫了十三張紙的傢伙難道是笨蛋?趨勢、趨勢,這種東西可以嘴上說說就算了的嗎?對經濟效益的証明在哪裡?在哪裡?不是該死的我要自己寫吧?我只想研究那些產業(商品)的數位化適度差異啊!(奔跑)
  譬如就是一票人認為電子書將來一定會出現,可是大多數人卻深信紙本圖書絕對不會像CD一樣銷聲匿跡,這就是差異,這就是議題,這就是我的題目!這題目可以延伸到數位化內容(限定於可由一般實體內容轉化為數位內容,而其呈現與使用卻無太大差異者)的載具(行動終端)的發展--譬如電子書閱讀器--與版權保護技術,可以整理出方向我就贏了!所以很有趣嘛!
  但我就是沒有看見類似的題目,最接近的是研究網路盜版行為,但那是第二部份的參考資料:他研究的是新科技與盜版的關連,我研究的是產品對新科技的契合度與盜版程度的關連--深入一點的說,我的題目可以是他的延伸--找不到依據證明內容數位化的好處,開不了頭哪談得到收尾?

  我卡在文獻回顧已經一整個禮拜了啦!可惡!(哭)

  我乾脆直接把資料探勘當文獻回顧好了……反正研究方法的文獻回顧也是要弄一下。(遠)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清華研究所所以被老師點名,還說我「躲到社會所是浪費」,又問我什麼時候放榜,苦勸我「如果跟到老學究的教授你會很痛苦」,說我「充滿熱情」,在介紹「創業人格」時,明明是要大家「自己提出」自己的創業人格特質,卻特別說「我來說你的,你是夢想型(創意),每天都在想」……當然我在這裡打上就是在自誇是在誇耀,但其實我內心有小小的囧臉了一下。

  對不起我其實是理論派,講到行銷我想到的是4P是STP是PLC而不是推廣手法,講到產業我想到的是五力是SWOT而不是產業未來。(大默)我看到計量派的經濟所的論文會覺得感動,看見企管系使用多變量方法分析線上學習與學習型組織會覺得興奮。
  雖然我承認我討厭冥頑不靈、食古不化的老學究,但按表操課、貨銀兩迄式的教學方式我其實也沒有很討厭,事實上,我自己也是很按表操課的人(只是愛睡覺愛偷懶)。當然我也喜歡靈活的課程,最好是有有趣的報告,或者開放式的考題,但和考古題類似的計算題我也很喜歡。我唯二討厭的就只有背東西和四則運算。
  然後我沒有熱情,我只是腦內啡每天都過分分泌。(遠)(誰快來帶這人去看醫生!)

  重點是,既然清華大學要考英文,我就不太可能錄取啦。當初也不是以錄取為目標交資料的啊,千萬不要誤會,我只是研究計畫寫一寫不小心覺得「唉呀,如果能這樣研究一定很有趣」然後不小心有點想唸了這樣。(默)
  所以不要一副「這個學生穩上」的樣子啦……(抖)像是今天我進管科所發問卷,和碩班學長姐聊天聊到推甄的事情,不小心弄到有點熟了。如果最後是如預期中的沒有錄取那其實很丟臉的耶。(而且我研究計畫的研究方法還是在管科所研究室裡一邊和學長聊天一邊寫出來的,我到底在幹麻?囧)←開始很習慣研究室的狀態了

  我不懂的是,他到底是怎麼記住我、又是怎麼認為我是「人才」的。說到人才,我想到組長佳蓓同學、基隆Green同學、白雪同學等好多人,不知他們現在怎樣了,但肯定比我有用處得多吧。

  然後我竟然跟老師這麼說了。

  「如果進了社會所,應該就一路往學界走吧,反正也走不出來了。」

  其實我是以為,如果我是一種靈活人格,或者可以有辦法把枯燥沉悶的學術研究變得有趣些然後帶給一般人。
  但顯然我不是嘛,我的研究可是比什麼都乏味無聊,我的文字可是比什麼都冗長囉唆。我只是腦袋和嘴巴之間的神經網絡又粗又短,習慣掃射語言子彈而已……好個名符其實的嘴砲!(捧腹)

--

  喝了咖啡好想睡覺。(哭)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罵我「不是資料都準備不完,還看什麼閒書?」不如罵我「不是等一下要考試?寫什麼部落格!」

  我書是在一整天的問卷發放過程中,為了殺時間而看完的。傳說中的石田衣良先生奪得直木賞大獎的小說。關於我對石田衣良的感覺,在寫「《娼年》閱畢。」的時候應該已經說的差不多了,然後,我也的確不會再借這位作者的書。

  《池袋西口公園》、《娼年》和這本《十四歲》,我最喜歡的是語調最冷的《娼年》。在我看來,這本書的感情渲染度,比劇情熱血(?)的《池袋西口公園》或講述少年青春的《十四歲》都要來得強烈。也許正是那種漠然、抽離的態度,才能帶給讀者最客觀而深刻的認知吧。

  至於這本《十四歲》好不好看?石田衣良的書,說實話,看起來都差不多。你如果覺得他其他的書好看,那這本就絕對好看;但如果你不喜歡他的書,那這本書也不至於會讓你改變想法。
  但我也喜歡這本書,少年們的故事其實很有趣;但那終究是日本少年,我無法想像台灣的少年會做這些事。和池袋西口一樣,這些少年的設定與某些作為,或者對日本人來講是「普遍現象」,但在我眼裡,就是一個誇張--或者說,石田衣良筆下的角色沒一個是所謂的「正常」,都是活在分配左尾裡的人,而與阿誠、阿領相較,《十四歲》裡的少年們絕對是正常很多很多的。

  這本書取名作《4teen》其實很有趣,除了十四歲以及「十四歲這一年」的意涵之外,也表示了主角團體是以4為單位的一群。不過中譯還是僅稱作《十四歲》--說到中譯,我得說,尖端實在是很差勁的出版社:顯見的錯字、錯誤的翻譯,還有同一章裡同一個人名可以前後不一,而且被搞成這樣的竟重要的主角之一。幸好我對翻譯書的文句要求一向不高。(嘆)
  而書的內容,呈現方式與《池袋西口公園》類似,都是短篇集的形式,章與章之間除了設定的重大改變外,幾乎沒有關聯性--某一章提到「團體裡多了一人」,下一章那個新人就不見了--但這種作法不至於說不好,而那些臨時加入的角色更沒有沒篇出現的必要,重點是那四位少年在十四歲這一年的點點滴滴。介於渴望長大與不想長大,在迅疾的變遷中必須抓住的必須記一輩子的的感人或感傷的點點滴滴。

  每一篇都是很好的故事,石田衣良式的故事。

  但我無法感受到直木賞的價值。或者我真的不懂日本文學吧。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哉~(巴死)

  是啊,敷衍我就好了,因為我正在滿地亂爬,目前沒人能把我穩住。(再打)

  阿彌陀佛,我一定會下地獄。地藏要好好超渡我喔。(心)(慢著!)

--

  今天收到廖教授回信,把我的研究計畫方向變成論文題目。那個題目看一看,呃,如果我進了研究所,除了廖教授之外沒教授跟了。(炸)是說我也不是討厭這樣,還覺得這樣頂好玩的,何況我題目的方向,放眼管科。的確只有廖教授可以給我協助--不過當了研究生的話可能也拿不到我以為會有的協助就是。
  覺得好玩的地方是,廖教授雖然是本系教授,可我從沒修過他的本系課。若非SoC學程,我這輩子可能不會遇見他,可能研究計畫不是這個方向[也可能沒機會寫研究計畫,因為成績太爛了!(笑)],因為這個研究計畫是啟發自SoC廖教授的課呢。SoC學程簡直改變了我的一生。
  然後,當初說服我參加這個學程的,和說服我推甄管科所的同學還是同一位呢。唉呀。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某些人的緣分可能真的是上天注定。

  就像我好像喜歡著誰,但其實早已漸漸疏離了。
  就像誰被我傷害了,但短期內卻還擺脫不了我。(笑)

  其實我是很任性的,很多人和我相處超過兩年就不得不離開我的。所以我珍惜包容我的人。
  至於被我傷害的人,嗯,我只能說抱歉,但我也知道抱歉沒用。所以即使看見了,也什麼都不說。

  我的矛盾是渾然天成的,我有射手座的熱情外放、處女座的害羞靦腆,以及水瓶座的我行我素;譬如陶老師認為我應該走商人路線,但我卻願意往產業研究面鑽研;譬如我老喊著不想念研究所,卻還是費盡心思準備研究所資料,還特別去信向廖教授討教研究計畫的撰寫方向。

  喔,寫研究計畫真的很需要一個老師。真的很需要多方請益。

  我要學會報喜不報憂,要學會不麻煩別人、不依賴別人。
  但其實我很不想再依賴自己了。唉,人老了就是這樣吧。(錯)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娘開金口,說我如果真的推上淡江管科所,就資助我兩萬塊給我買筆電,還讓我繼續住淡水。

  幹~~~~~~~~為什麼要考英文!!!!!(先倒地)
  算了沒上也沒差,應該說沒上就不需要電腦了。

  不過他們怎麼開竅了啊?應該說我的矛盾也是遺傳他們的吧……

  是說今天跟娘親說了好多次「我不是因為有空才回家」。反正一回家他們就想做些有的沒的。是啦,小孩很難得回家應該要好好把握,可是這種的回家不一樣啊,我可是聽話回家作帳,不是有空才回家。事實上我忙死了。

--

  預定事項只差研究計畫。大概的連結是:網路技術→數位內容→內容產業。網路技術協助了內容產業的發展與傳遞(發展成數位內容),但也導致內容產業的嚴重傷害(非官方流通)。
  這種東西要怎麼做關聯性分析?論文也很難找。或者我都想一些別人不去想的事情。(默)

  或者我想要證明的是,會有盜版真的不是消費者沒有道德,而是源自於科技進步的方向性落差。對消費者而言,既然網路傳遞這麼快速且便宜,到底為什麼(憑什麼)要他們上選擇性較少的平台付費購買?而且很多數位內容是有錢也買不到的;久了,就算買得到也不想花錢買了。只是很普通的價格機制。
  另外,「下載」和「偷竊」的最大差異,在於消費者下載軟體後,版權人只是少拿錢,而不是丟了東西。這也是為什麼版權這麼難以保護--你以「握有版權」拿喬,感覺上和獨佔很像,消費者會不爽你啊。

  可惡我都想這麼多了,為什麼研究計畫就是出不來?

  --因為我不知道要分析什麼、不知道要從哪裡找資料或說要找什麼資料,我只是有想法、有想法、有想法。可惡。

下面是思考過程,不是網誌。囧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