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研究虛擬社群之後,PTT也成為我流連往返的每日必經之地,但我不至於無聊到在啾可黑特蝦毀的大版上閒晃,「我的最愛」扣掉本校本系版,至今也不過七、八個版罷了。基本上,我還是覺得泡在PTT裡面是很花時間、很沒經濟效益的事。不幸的,即使如此,我還是練就了把PPT唸成PTT的智缺能力。Orz
總之,自從在書版把東野先生的《白夜行》、《幻夜》四本書以「交換」的形式送出去後(總有一天我要把《無名侍》也換出去),我就迷上了星期天上書版看書單檢便宜的這個動作,雖然從那之後就一直媒合不到……但有一天,有個好傢伙佛心來著說自己書泡水了要送出去。當我看見書單中有我猶豫許久一直買不下手的《Replay重播》(這書的內容和堂本剛很久以前演過的一部日劇超像),以及朋友(就培啦,還有誰會提啊XDD)提到過的《虛擬街頭漂流記》,我就開心地寄私信去了。
結果是我為了斟酌信件文字,不但與重播失之交臂,還在送書者的鼓吹之下,又摸一本《快地幸福不是我的工作》回家。
我說過我是「不讀推理小說」類型的人,不讀推理小說的就是我。結果在這次檢便宜的動作當中,我摸了兩本推理小說回家而且只摸了兩本推理小說回家。我越來越對我的人生絕望了,譬如我昨天才信誓旦旦說我絕對不買我老闆的某本書、絕對要用印的,誰叫他明明手上有書也不肯借我翻它一翻,還語氣堅定地要我去買一本,結果我今天就上網利用折價券買下來了。棍,那價格可是偏遠地區小孩一個月的營養午餐啊,真缺德--這不是重點吧。唉唷。
然後,《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在捷運上一點點一點點的看完了,(從T大到TK大真的不近,各方面)然後就移動到研究間把它貢獻到共同書架上,決定在心裡慢慢遺忘這個故事。(我不迷推理嘛,而且,能讓我在1/2就猜到兇手的推理小說?……)
然後,《虛擬街頭漂流記》在早上我老闆的課堂前和在晚上兼凌晨我房間床鋪上分兩次看完了 。本來想在老闆課後的演講課和下午OB課結束後到研究間吃完它,但我在老闆課的時候開始推敲E-R圖、課後受學姊提示提點,在演講課的時候發起瘋來把它畫完,之後又到研究間把它數位化(我心滿意足,畢竟我成功養出了身為礦工的吉祥物:螃蟹,而且好多隻,而且每一隻都好漂亮。=w=),於是這本書就被我延後到變成睡前讀物,再變成膚質殺手。
不像看完《馬桶上的阿拉丁》與《妖精鄉~滅世的黃昏》後,才深覺《罌籠葬》金賞當之無愧;看完《快遞幸福》後,我認為首獎非《虛擬街頭》莫屬。不討論推理不推理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是愛故事的人都可以拿起這本書翻它一翻、驚嘆一番、感動一番。
我總覺得「推理小說」很無聊。在我的刻板印象裡,所謂的推理小說,大致上就是障眼法的博物館,像騙人的魔術,乍看之下稀奇奧妙,但實際上就是有個人拿著機關在你眼前大膽地欺騙你,要你為自己傻傻的被騙而喝采。所以我不欣賞魔術,也不欣賞推理。我根本沒興趣和作者競賽;對破解機關和手法一點興趣也沒有;不論書裡的偵探解開多少物理性的謎題,我也不會為此感到驚嘆或興奮--因為那就是艱澀的邏輯思考:要麼從前面往後演繹、要麼從後面往前拆解,不是死板就是僵硬,超難吃。但看完這本《虛擬街頭漂流記》,我才知道我應該是誤會了什麼。
推理小說絕對不會只有手法和證據。就像魔術不只機關,還有效果與氣氛;推理小說既然被稱為「小說」,必然會有它的故事性與趣味性。但若如此,何苦我要把推理小說拒於門外?因為一般而言,推理小說的故事性與趣味性,在於偵探獨特的的生活習慣與查案時遇到的事物景貌、在於嫌疑犯與受害者之間的關係和情感、在於迫使某個人成為兇手的「最後一根稻草」和「悲劇之後」,對於這些,我沒興趣看,因為「推理」是個理性而冷靜的過程,那些悲劇糾葛,放進推理小說裡也不過就是一條條的線索。死板板的,冷得很。
但若如此,為何《虛擬街頭》之於我會如此特別,覺得它非但不艱澀、不死板,還莫名奇妙的感人?這也就是為什麼《虛擬街頭》得到島田莊司推理獎首獎會這麼實至名歸、當仁不讓,因為作者寵物先生勇敢地把推理小說最重要的手法與證據當作營造氣氛的紅鯡魚、把一般情況下視為過場效果的偵探的生活與查案過程轉化為關鍵道具、更把普遍而言是線索的嫌疑犯-被害人-兇手的三角關係弄成最隱諱的謎題與最驚人的謎底;但最重要的,我說它可以讓即便對推理完全沒興趣(或者全然無能)的人也能在看完這本書後得到相對滿足的驚嘆與感動的地方,在於作者花了很多心思描寫「偵探」的感性、在於作者以具體而真實的筆觸描繪了那偵探所聞、所知、所見、所思的一切、在於作者狀似天馬行空卻又面面俱到的想像力成功營造了能挑起讀者好奇的劇情。身在局中的偵探角度的第一人稱的故事,《虛擬街頭》不可能是唯一一個(何況《快遞幸福》也完全是這種角度,記憶猶新的咧),但能把讀者帶到那個慌亂卻又堅定的情緒中的,《虛擬街頭》肯定是這其中的佼佼者。就算拿其他與推理無關的專門讓讀者濫情的故事文學來與之相較,寵物先生筆觸下的真實與感動甚可能尤有過之。
推理小說是否成功的量化指標,可能在於讀者對那最後揭露的謎底感受到的驚訝及心服口服的程度,而《虛擬街頭》能如此收買人心(至少有我的)的成功關鍵,在於它把推理小說的這份宗旨放進了故事編排之中:一直到案件結束,以為所有的爆點應該要收在這裡了,作者才丟出故事的最後一塊拼圖--而在作者揭開這道「謎底」之前,我甚至根本不知道眼前所見的拼圖畫原來少了這麼關鍵的一塊。「啊」一聲,帶有驚訝、省悟、以及瞭然,就像結尾於一個短暫卻震撼的超強音的樂章,你得在繞梁的超強音停歇前的屏息凝神之後,才記得爆出被凝收的掌聲。這是編排的功力,更是寫作的功力--這篇故事最完美的句點,讓作者以最完美的方式完美地畫在讀者心中,讓這個故事竟能從頭到尾地被圓滿。
這才是這本推理小說裡最精湛的一道手法--不屬於「兇手」,而是屬於「作者」--在所有的存在當中,原來「作者」才是那最猖狂的魔術師。
無關於推理,這本書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寵物先生絕對是寫作的箇中好手。這份好超過了我知之有限的言詞,好到我個人絕對是無以言喻。
--
是說,在用私信和佛心小姊討價還價(並不是)時,對方提到「虛擬街頭這本有作者給我的簽名,不曉得介不介意」這件事,從語氣上來看,貌似不是作者開簽名會的時候她小姐羞澀地抱著書排隊給他簽,而是作者「簽給她」的。當時我靈光一閃:唉唷,不是認識作者吧?
本著人類基本的好奇,我到了我家大培個版上找ID 姓名對照清單,果不其然看到個一模一樣的帳號。雖然我會厚著臉皮問佛心小姐討《虛擬街頭》確實是受這些傢伙潛移默化的結果,但剛好人家送書就被我討了來,確實也有點巧吧。當下覺得有點好玩,上噗噗小火車告訴了培、培再用噗噗小火車告訴佛心小姐,結果拿書當天佛心小姐就再度跟我確認:你是以四維(拆字處理)的朋友嗎?
以四維?(陌生了0.5秒)(內心噗嗤)
另外就是,嗯,果然是男生的字。(欸)
--
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討厭推理小說?在看完這本書的當下,我才破天荒地展開了思考,發現這絕對是《兒童版福爾摩斯》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