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其罵我「不是資料都準備不完,還看什麼閒書?」不如罵我「不是等一下要考試?寫什麼部落格!」

  我書是在一整天的問卷發放過程中,為了殺時間而看完的。傳說中的石田衣良先生奪得直木賞大獎的小說。關於我對石田衣良的感覺,在寫「《娼年》閱畢。」的時候應該已經說的差不多了,然後,我也的確不會再借這位作者的書。

  《池袋西口公園》、《娼年》和這本《十四歲》,我最喜歡的是語調最冷的《娼年》。在我看來,這本書的感情渲染度,比劇情熱血(?)的《池袋西口公園》或講述少年青春的《十四歲》都要來得強烈。也許正是那種漠然、抽離的態度,才能帶給讀者最客觀而深刻的認知吧。

  至於這本《十四歲》好不好看?石田衣良的書,說實話,看起來都差不多。你如果覺得他其他的書好看,那這本就絕對好看;但如果你不喜歡他的書,那這本書也不至於會讓你改變想法。
  但我也喜歡這本書,少年們的故事其實很有趣;但那終究是日本少年,我無法想像台灣的少年會做這些事。和池袋西口一樣,這些少年的設定與某些作為,或者對日本人來講是「普遍現象」,但在我眼裡,就是一個誇張--或者說,石田衣良筆下的角色沒一個是所謂的「正常」,都是活在分配左尾裡的人,而與阿誠、阿領相較,《十四歲》裡的少年們絕對是正常很多很多的。

  這本書取名作《4teen》其實很有趣,除了十四歲以及「十四歲這一年」的意涵之外,也表示了主角團體是以4為單位的一群。不過中譯還是僅稱作《十四歲》--說到中譯,我得說,尖端實在是很差勁的出版社:顯見的錯字、錯誤的翻譯,還有同一章裡同一個人名可以前後不一,而且被搞成這樣的竟重要的主角之一。幸好我對翻譯書的文句要求一向不高。(嘆)
  而書的內容,呈現方式與《池袋西口公園》類似,都是短篇集的形式,章與章之間除了設定的重大改變外,幾乎沒有關聯性--某一章提到「團體裡多了一人」,下一章那個新人就不見了--但這種作法不至於說不好,而那些臨時加入的角色更沒有沒篇出現的必要,重點是那四位少年在十四歲這一年的點點滴滴。介於渴望長大與不想長大,在迅疾的變遷中必須抓住的必須記一輩子的的感人或感傷的點點滴滴。

  每一篇都是很好的故事,石田衣良式的故事。

  但我無法感受到直木賞的價值。或者我真的不懂日本文學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TMLin 的頭像
    LTMLin

    The Green Tower of Ivories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