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我有點後悔今天看完它,這樣我明天長程公車途中不就沒書看了?不過,在家裡看完也好,這本書帶在外面看感覺怪怪的。何況,幾個小時的時間,聽聽音樂、發個呆很快就過去了。

--

  我應該沒寫《池袋西口公園》的讀書感想。這種書要寫感想還滿難的,雖然很好看。就像我說不出為什麼喜歡類型片一般。
  那種用心情去感受的東西,該怎麼形容才能讓別人稍稍體會呢?何況我不是那種擅長使用語言的人。

  石田衣良的書,等預約中的《4teen》到手後,我應該就不會續看了。不管是池袋西口公園的後續,或者是他的其他著作。就像對九把刀的作品一樣,除非有誰能大膽的跟我說:你一定會喜歡!否則我應該不會再主動找這些作者的書。和我對九把刀的複雜心態不一樣,石田衣良寫出來的東西比九把刀深入、有條理多了,比較像本書,更像我看得下去的書。
  相對九把刀給我那種「欣賞,但無法喜歡」的複雜感,石田衣良確實讓我「欣賞也喜愛」,但很遺憾,有些作者的著作,只要挑其中一、兩本作品了解過便罷,再多就沒了。
  這可不是說石田衣良先生的作品膚淺,完全沒這回事。只是他的探討內容深刻歸深刻,一直在同樣的心情上打轉大概誰也受不了吧?就像我國中時發現一個網路小說的作者叫路西法,一開始看他的作品覺得新鮮,後來發現他每個故事的每個主角甚至每個議題都差不多時,我就不看他的作品了,甚至他寫過什麼書我也不記得,結局自然是也沒去追的。
  其實《池袋西口公園》和《娼年》兩者所述的題材一點都不一樣,前者是暴躁、沒有未來的青少年,後者是對人生沒有太大期許的男娼,或者說是欲望與性與感情與愛;總之,一點都不一樣。但我還是在《娼年》中找到了淡淡的《池袋西口公園》的影子。那不是兩個故事的關連性,而是作者的筆觸與說話方式。儘管前者帶著某種程度的激情與熱血,而後者是剝離了熱情在敘述各種慾望表示,但那種帶著淡淡悲傷、卻又覺得感到悲傷很奇異的內容卻莫名地相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譬如我娘親認為「穩定的工作」最好,但我覺得那樣的人生不只乏味,還很可怕一樣。不管是《池袋西口公園》還是《娼年》,每個人都是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只因為題材偏向「正常世界」以外的人物與環境,就要因此覺得悲哀了嗎?我不覺得可以這樣認為,但那種平靜的敘述,就是自然的讓人傷感。
  會不會是因為,石田衣良把那些事物講得太美麗了,或者主角的心境太過超然,像極品的鑽石那樣的澄澈與堅強,不管他本身活在怎樣的環境、用什麼方式生活,我們便能自然而然的覺得「啊,就是這樣」?或者在真正的現實中,那種心情與狀態根本不可能實現,大家只是漠然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或者作者只是把我們看不見的、模糊不清而感覺應當是深邃晦暗的東西,用五彩斑斕的泡泡包裝地過分美麗,再讓我們自行想像泡泡破裂的那一瞬間。

  那種淡淡然的感覺很奇異也很美好,但我不想再看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這是我早就知道的,也接受的。這不代表我有興趣多知道一點別種生活方式,何況那大部分是虛構的,是過分包裝的。
  這感覺和我喜歡海角七號,卻不覺得它好看很像。它有好的部份,但無法真正感動我,即使觀賞途中我很盡興。

  但就像我說「海角七號是可以看的電影」一般,我也會說,「《娼年》是可以看的書」。裡面所敘述的,各種「客人」滿足慾望的方式以及探究相當清澈,不過分掩飾更不過份彰顯,好像那真的就只是主角阿領的第二十個一如往常的夏天。

--

  小提琴真的是很美妙的樂器。創造古典音樂的人,到底是跟惡魔還是上帝借了力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TMLin 的頭像
    LTMLin

    The Green Tower of Ivories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