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所以會重讀,是剛好看到蓋亞為了推銷將之前分成14本的本作品改版、重新回歸為7冊而做的宣傳小本,發現自己被宣傳頁中的內容深深吸引,又感慨自己明明看過這套書,卻對其中內容的一些前因後果摸不著頭緒,才下定決心一定要重新看過一次。
  距第一次「看完」這套書,應該也有三、四年了,當時是追著蓋亞出書的進度,所以看完一本後通常沒下一本,但每次收到新進度,也都會覺得很興奮;但這次重看才發現,沒有連貫的閱讀對於劇情的吸收真的有很大的障礙--譬如,我印象最深刻的「亞某某亞郊遊篇(全誤)」竟然只佔最後一集的一半而已,這到底是因為那是「最後一本的內容」還是因為「亞某某亞太快樂了(再誤)」才讓我如此的印象深刻?同時,全套書若以七本論,有將近六本半的內容都在懷念耶夫南--有半本的空白是因為他還活著--而我竟然在重看的時候才深刻感受到……應該是初閱當時只著重於波里斯的前進路線,而忽略了他所記憶的、構成他的種種事件吧?我甚至不記得月島的劇情有這麼長、這麼多。

  在重讀之前,我有略為回憶一下這部作品:《符文之子 冬霜劍》,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劇情,是內容中的兩種「回歸」:其一是,波里斯是從哪裡出發的,就從哪裡作為結束的要件、其二是,波里斯的人生是從哪裡出現分歧,竟在緊湊的劇情告一段落後,又讓他在那裡「重新出發」。我相當喜歡他在旅店恢復意識、與塔妮亞重逢、並成為鐵匠學徒的這個段落,讓我覺得一切都清新了起來;而這段劇情緊接著的就是路西安的真正出場(之前都是跑龍套),那種跳脫現實的強烈愉悅感真的很難說忘就忘;尤其在波里斯成長為那樣的男人(?)之後,路西安這種純然天真的存在是多麼重要、又多麼影響甚鉅。
  這次重讀,之前讓我深深喜愛的「銀色精英賽」篇章、「亞某某亞郊遊式結局(要誤到什麼時候!#)」篇章,在情感上已經有點淡下來了,加上自己確實是記得某些重大事件的「發生」與「之後的事」,惟獨在銜接的細節方面有記憶中斷,讓我在閱讀中失去了些許的樂趣,但同時也看得更仔細;但最重要的,我完全忘記了耶夫南還活著時的那份沉痛。當時的我完全不能感受那種步入冬天的寒冷。

  耶夫南還活著時,波里斯就已經嗅到冬天的氣息了,但真正步入寒冬、以及在近乎不可能存活的酷寒中活下來的波里斯,當時的我完全不能感受到那是怎麼樣的苦痛與教訓;但這次,我可以看見耶夫南的掙扎、即使違背自己本性也要強迫波里斯理解並成長的這份堅持與執著。
  也因為這次真的看進去了,我才能發現波里斯的冬天、才能真正體會作者所謂的「越冬者」是怎麼樣的過程--「《符文之子》是一群屬於『越冬者』的故事。」作者在最後這麼說,即便那14人只寫出了三、四位,亦即還有很多篇章尚未完成--我相信,那種「越過寒冬」的感覺,很難再寫的如此真實。

  看了第二次,我得說,這不像《龍族》、《刺客正傳》、《刺客後傳》或《無元世紀》那樣「非看不可」,在精采度上也有所差異(刺客系列更痛我保證),甚至佔了1/2至3/4篇幅的「月島」篇,也讓我覺得那比較偏向少年會喜愛的劍與熱血……但有一點我得承認,月島篇結束的那一剎那,作者給我好大一記回馬槍:在劍與熱血與爭鋒相對的橋段的最後,竟又冒出了泛政治言論。基本上,這套故事從頭到尾都沒真正離開過政治,不論是共和、君主還是議事,但又不是完全的陰謀小說;這或者正是讓我愛不釋手的特點--這麼說來,我對充滿了政治氣息的奇幻小說好像特別有偏好?

  
來談談我在月島學到了什麼:人類具有排除異己的天性、害怕與他人不同而厭憎著與眾不同的人們,但人本就是相異的個體。就是這樣矛盾的天性,才說人類是同時隸屬於賀加涅斯與優比涅(《龍族》的神話觀)的生命吧。
  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人一定得培養勢力。即使是月島那樣小小的地方,也有清楚分明的勢力範圍與鬥爭,故說不可能有全然純樸的聚落在的、除非那裏沒有知識、甚至連技藝也不存在,因為一旦有可比較的事物存在,就會有過度的出類拔萃、就有醜惡的心。(P.199)
  不管在哪裡、都要面對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這就是人生。
  而即便死去也不得休息,這就是存在。(P.207)

  仔細想想,這真是部可怕的小說,但開始時那展開在我眼前的原野景像之鮮明,也讓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

memo

  「不論是到哪裡,最難解決的都是人的問題。人是怪物,是最可怕的怪物了。」
  伊斯徳這麼說。

  那些情感很真實。這就是好的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TMLin 的頭像
    LTMLin

    The Green Tower of Ivories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