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討論SoC時,有個同學問了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計劃失敗怎麼辦?
  我覺得這個問題跟「你們登記資本額五千萬,如果募不到怎麼辦?」一樣實際。很實際,但沒有討論價值。應該說根本不該拿出來討論,或者說該拿出來討論的不是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失敗」才是這個問題後我們要討論的東西。但對方卻希望我們能討論出「失敗後的配套方案」。我覺得不應該討論這個東西,但當下卻說不出理由。

  在回家的路上,比較冷靜之後,我終於想出個道理。

  我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你說的實務問題,就那個「失敗怎麼辦」的問題。
  我在想,之所以做行銷研究等等等等的這麼多準備,就是為了要避免方案失敗,也就是替自己的企劃案增加可行性與人員信心。
  我在商管學會做企劃案的時候也是這樣,其實企畫方案的主要計畫一直都只有一個,貫徹始終;畢竟,如果有一個替代方案是可以彌補第一方案的失敗的話,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擇該「替代」方案,而選用有極大失敗機會的企劃?
  所以其實不是想「替代方案」該是什麼,這個當然也要想,但重心不該放太多;我覺得應該要想的是:妳認為這個方案為什麼會失敗?我們應該要找出企劃的缺失並加以補強,並不是思考失敗之後該選擇什麼路,畢竟我們沒道理一開始就放棄第一方案。
  這不只是我的經驗,也是我經過多年學習後的心得。

  另外,妳提到「如果牛皮紙袋行銷沒有預期那麼多的學生購買怎麼辦」這個問題,我靈光一閃想到一個好事:因為和學校特約的專案金額是我們「已經入袋」的預收帳款,如果買的學生少,我們剩餘的款項就多,我們的虧損自然就會少--畢竟本來就是以流血價賣給學生,買的人少,補貼出去的少,留下來的錢自然就多了。
  所以,買的人少,我們能有多餘的資本進行其他的行銷活動;買的人多,我們便有更多市佔率保證。不管怎樣都是好事。
  只是,如果買的人少,我們第二波的行銷手法就必須更加激烈。這個部份就麻煩妳啦。


  除此之外,我覺得還必須說服她一件事:這篇報告是建立在許多假設之下的,和經濟學一般,以一種「強烈的假設」為根基,創造出一個空中樓閣。空中樓閣並不是不好,活在空中樓閣中才是糟糕。
  希望她能了解「模擬」的重要性,畢竟我們是在學習。

  而且,如果無法排除技術性與實際性的困難,這份報告我是怎麼也不會下手的。就像我逃掉的電子書企劃案--沒有執行實力,我沒膽子寫下虛偽的企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