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回覆中的句子,因為提到了Kindle(大概是數位閱讀器,或說電子書硬體這種東西吧?),提到數位內容的衍生便利性之故

  文章在這裡:徵求:《老貓學出版》紙本和部落格版本的閱讀差異,第十三篇迴響。

  要點進去閱讀可能會影響讀者對這篇的閱讀連貫性,也可能會對我之後提到的東西有一知半解之感,提一下細部內容:總之,就是像我上面那樣,對數位內容安上與「內容」本身有關聯,卻不屬於內容本身的東西,藉此行銷某些商品。我這裡是點出其他閱讀資料,但對商人而言,假設你在小說內容提到某確實存在的歌,使用可連接網路的數位閱讀器的好處是,提供者可以再此順便提供該首歌曲的試聽檔,當你聽到欲罷不能的時候再問你要不要乾脆買下這首歌或這張專輯。
  聽起來是個很方便、很貼心的功能。當你看到書籍內容提到某些東西你知道是確實存在、但你對他卻毫無知識的同時,你可以不用花時間Google,內容提供者自動幫你在你感到好奇的時候告訴你那是什麼東西,然後,反正任何事情都講求give and take,他詢問你要不要買、想增加業績這也是合情合理,至於你是否覺得煩、會不會買那都是另外一回事情。

  舉個我切身的例子,盛夏光年。裡面主題曲是五月天唱的,應該也是首市面上有流通的單曲(前幾天還在廣播上聽到),但若不是我去看了DVD的附錄,從導演那兒聽到這是和五月天合作才播放的歌曲,我這一輩子都會以為這是一般的電影插曲,不買原聲帶找不到的那種;如果這時候DVD也存在這種功能,說不定會在我看戲途中出現彈跳式小視窗,告訴我與這首歌相關的事情,並詢問我要不要買,這樣我就不用擔心資訊落後,還可以循正常的管道得到那首歌,讓自己聽到爽。

  嗯,就增加知識而言,是相當體貼的功能--在你主動尋找之前,知識就先找上你--但對閱讀或欣賞而言,這無疑是種可怕的打擾。你想想,當你正為某個悶痛的愛情感到心有戚戚焉的時候,突然一個彈跳視窗出來問你要不要買歌,多殺風景。

  我產業研究已經開始從「數位音樂下載平台」這方面下手,其實這個kindle行銷說不定也可以放入討論內容,但正如標題所談到的疑問,這種行銷方式總有一天會和電子報行銷一樣讓人覺得困擾。

  我在找資料時,從《數位之牆》的文章資料中,看見「逝去的電子報行銷年代」一文,這正正巧巧就是Kindle行銷的前車之鑑。

  我自己也是電子報的訂閱者。在訂閱初期,那些電子報的數量剛好、資訊也正巧,都是吸引我閱讀的要素之一,但大概是去年開始,閱讀電子報這件事情不再這麼吸引人了,因為我只要一個星期沒開Outlook,就會有好幾十封未讀信件在信件匣中(我最傲人的紀錄是109封未讀信件),想想,這麼多資訊待看,又不是非知道不可(因為太多屬於純商業訊息,有些書我根本也不可能感興趣,最奇怪的是,我明明沒訂閱百貨館的電子報,怎麼他也會跑來?),除了瞄瞄標題猜測一下對內文我是否可能有興趣之外,多數是看見名頭就砍掉了,根本無法達到對我的行銷之效--我想只有凱子才會看見新品資訊就想買,現在這種微利薄薪時代,大家對購物的選擇挑著呢。

  所以,訂閱電子報對我而言就成為一種困擾,他們從剛好、正巧的資訊變成了過度、無用的廣告。想想,我們這麼努力將廣告信阻擋在外,偏偏有一大群的廣告信是我們自己訂閱的。(某入口網站的商品廣告倒是怎麼退訂怎麼無用,一定會寄過來,正如文章所提:照三餐寄,不誇張)
  但如果我是電子報的編輯者,想到多數讀者對自己的電子報評價成「廣告信」一般的定位,我會真的真的很難過,因為電子報的內容是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去查詢資料、閱讀、編排、撰寫、校對、聯想(方便安插超連結)才能夠完成的,而這番精美的心血卻被人「看見名頭就刪除」……喔,痛心疾首。

  可不管編輯有多用心(事實上,我相信這些行之有年的電子報,一定有某種方便的編輯模組),當這些資訊過度氾濫,不管其商業性質是否濃厚,對閱讀者而言都是種困擾:我訂電子報就是不想花時間自己搜尋最新資訊,現在卻必須花時間閱讀數量種類皆Heavy的電子報,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古人有把職業做個排序:士、農、工、商,近代還要再加上公務員和內容產業,但總之,若這幾項工作被排進排名,古人還是會把商人排到最後:奸商奸商,商人最賤;我是商科生,但我對這項排名卻是一點意見也沒有,倒是書生被排第一我意見很大:百無一用是書生嘛!
  商人不能有良心。商人所有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業績、為了賺錢。這些氾濫的電子報行銷也是這種情境下創造的困擾,可能是業務群有感於上頭下來的業績壓力,不得不把電子報當作浮木,而將龐大的商業資訊透過這種「免費送到家」的DM做大量客製化(這個「客」可不是購買者,而是供應商,基本上資訊氾濫的現在,銷售出去的商品與其說是「消費者想買的什麼」,不如說是「供應商廣告了的什麼」,這可真是哀悽),頻頻送入肥羊群的信箱裡。
  說實話,肥羊當久了,會煩的。

  接著我們討論問題:「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大部分的消費者不反感、少數會產生購買欲?」
  討論之前,我們修改一下問題,因為這項問題不是老闆要的,老闆希望業務去思考的是「要怎麼做,才能讓所有的消費者不反感,而其中大部分(最好是全部)會產生購買欲並購買?」……抱歉,事已至此,這時候我會對老闆罵一聲F話並辭職,所以我們還是從最初的問題開始思考可能會比較好。

  我想,問題的根源還是在銅臭味。業務當然希望消費者能掏出腰包好讓公司賺錢、自己能賺業績,但就像一般銷售員,你露出「快掏錢吧」的嘴臉的時候,除非你的商品世界第一的是獨一無二的,否則消費者看見你那嘴臉就想離開了,哪可能賺到業績?所有人都知道猴急難成大事(沒有這個成語)、小不忍則亂大謀,唯有笑裡藏得住刀的售貨員有本事賣出最多的商品;所以,我還是崇尚以內容精緻為本,推薦商品不再只是「特賣所以推薦」、「新出爐所以熱銷」,而能是「發自內心」的推薦該商品,銷售者知道消費者這個時候一定會對這個東西感興趣,以在自己易地而處時也可以接受的情境下提供適量的資訊……這就是情感行銷,把每一個消費者都看成自己那樣的銷售情感。

  啊啊,多麼痛苦。我還是繼續冷血的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