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租的片子還有「盛夏光年」,同期間看的電影還有「黃金羅盤」,介紹暨推薦請按

  因為從培的部落格裡看過,才對這部片子有印象、才會想借來看。我猜這八成又是種藝術片。(抓癢)
  培寫的不錯,雖然她應該也會看我這個格子,我這個行為就是挖人家的舊文:冥王星早餐

  基本上,我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娘娘腔還會亂拋媚眼的男生。我用了三個非常代表我是認真的,但當然如果我想的話也會只用兩個或用到五個(喂),但總之,我 是真的討厭,因為那會讓我很不舒服。舉例來說,電視劇「孽子」裡的小玉,我看到他對主角拋媚眼還扭腰的樣子就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趕快轉台了;可這部片的 派翠克、或說派蒂、或說小貓,不會喔。不是說他∕她不會拋媚眼、扭腰肢的嶄露風情,或者該說,
他∕她的那股風情是渾然天成的,我看他∕她咬著手指嘟嘴的樣子,竟只覺得可愛。
  這樣說吧。「孽子」裡的孩子多只是模仿女性,那故作嬌嗔的樣子就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但派翠克給人的感覺就只是在表現自己,只是選擇讓自己開心的方式,自然而然的讓我覺得「那就是他的風格」。這就是層次上的差異。
  雖然他少年時期比較像刻意反叛、挑戰權威,因為他的困惑沒人能解答、他的問題沒人能解決,所以會放大自己的「格格不入」,但終究而論,每個少年都會有那樣的時期,只是他剛好是那的方向的。(笑)

  這樣的孩子讓人很心疼,那種「不曉得自己可以活在哪裡」的感覺讓人很心痛。
  那不是「努力」就可以實現願望的狀況。
  所以他只能往前衝,閉著眼睛往前衝--無論睜眼閉眼,後果都是顯而易見,那乾脆就不要看得那麼清楚。

  這部片子好在演員、好在劇本,但身為「原著改編」,自然有他的原罪在。電影把派翠克的心境描寫得很清楚,我相信這是導演和演員的功力,但前面有些地方 只是單純的呈現「事件」,讓觀眾在認識主角和他的朋友之前,就先看見了他們在心中掙扎、思考、決定之後所做出來的事,那種「不明白」的感覺讓我深刻體認到 「啊,這電影是改編的吧?」即使我當時不記得他是有原著小說的。
  這個狀況讓我陷入一種兩難的窘境:因為電影已經把主角的心路歷程從頭到尾用相當優秀的方式呈現過了,原著之於我就沒那麼有魅力(就像推理小說已經知道 結尾就不大想看過程這樣);但其中有些轉折因為電影只表現出「事件」而未有前因後果的提示(或者我看不出來),不看原著的話我就得一直這麼不明不白下 去……又不是面對雷斯林陰謀的卡拉蒙,我幹麻要一直讓自己喊著「我不明白」啊?(←龍槍毒還沒解)

  所以我現在是「想看原著又不想看原著」的狀況。Orz
  我之前曾對阿忠同學說:先看電影再看原著,通常效用會比較高,但在這部電影上,這個論調可能會破功了。(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