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鄧老師也對我們說過: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我想,態度這種東西,就是要你敬業。

  但究竟什麼東西維繫了我們,要我們保持所謂「正確、積極」的態度?

  有時候別人會責怪你:怎麼可以不負責、怎麼可以不將事情做好;誰來回答:為什麼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我實在很難理解「這是你分內之事」這種事。

  加入團隊,會有許多責任沒錯。這些我們都接受。但我們是否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恐怕,沒人顧得到。
  加入一間公司,我會確知我明確的責任內容在哪裡。若我負責人力資源,我就確實地,只要負責人力資源就好,相對其他部門也是一樣。
  我應徵什麼部門,就做什麼部門的事;而這些事情通常會被定義,會很明確。

  團隊沒有。難道說,因為這是一個「團隊」,責任範圍就不用分開了嗎?就算不追究所謂責任範圍好了(人數少嘛,能怎樣?共體時艱啊),許多會出現的任務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說清楚,才是人力流失的主因。這點,好像沒被檢討過。

  「加入團隊,理所當然要跑行銷」這是不對的觀念。你必須讓新生知道:你要跑行銷,才能用這種理由要團員負起責任。這是尊重。
  現在有被詐欺的感覺。這才是問題所在。時間問題可能可以被釋懷,畢竟是種磨練,但感到被欺騙就沒這麼好彌補了。

  佩蓉同學說,因為虹雅學姊對資服很有忠誠心,若聽到我抱怨資服的種種,她會難過、會生氣;這我也感受到了。只是,我們的抱怨難道真的只是任性?

  當天那位同學的「志不在此」,究竟有沒有引的誰來做深思?
  資服要不要檢討?還是永遠都是抱怨者的錯?

  我曠職,我有態度問題。要被這樣定義也無所謂、失望也無所謂。
  你們說的「每件事都是學習」,我們就是一個案例:你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你們的學習。

  這是你們的學習。

--

  我好像有聽到,學長姐說著「有學到東西」。
  學到什麼?講來聽聽吧!你能讓我學到什麼?你覺得我能在哪方面進步?

  說起來,我還是第一次這麼不負責任的打混。那這大概是我進大學學到的唯一一件事:明目張膽地打混。
  以前我上課睡覺還會有罪惡感咧。前後不過半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