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咳,我沒要說什麼感人的東西。

--

  剛才看了「送信到哥本哈根(I am David)」,越接近真相,越是感動。

  從電影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人間各種溫情。雖然不見得都是為了大衛,可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而對大衛有逼迫的行為,但都是溫暖的表現。
  船員一開始是單純為了私利,但畢竟是懷著善良的心,最長的兩段路都是受他的協助才走得完;麵包店師傅一開始就懷著好心腸,但他的行為也可能會害死大衛;男孩可能是出自單純的惡意去毆打大衛,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家人,而男孩的父親也是。
  大衛遇到了很多好人。大衛有許多「不喜歡」的人,因為他們做了許多可怕的事;但大衛其實沒有「討厭」的人。
  所以,不懂的笑的大衛,最後知道什麼是笑了,因為瑪麗亞讓他感到溫暖,因為老婆婆給了他安全感。
  他因為不能對老婆婆說實話而感到難過,於是老婆婆擁抱他。

  但是大衛沒有哭,我沒看到大衛的眼淚。

  孩子最後一定要回到母親的懷抱,尤其是向大衛這樣歷經風霜的孩子。
  但即使在母親懷中,他也掉不出眼淚。

  因為安心、因為溫暖而露出笑容是理所當然的,但「鬆了一口氣」、卸下所有的擔子的話,多少也是會哭的吧?

  大衛會笑了,但是,哭呢?因為恐懼、害怕、驚懾而壓抑感情的孩子,是否懂得什麼叫「悲傷」呢?
  他懂的,我知道他懂,可是沒看見他哭,我就覺得他還是不像一般的小男孩。

  「那不是一般的孩子該有的眼睛。」
  麵包店師傅這樣說,老婆婆也這樣說。到了最後,他的眼神仍不是一般孩子會有的那個樣子。

--

  那個約翰,為了保護大衛而死掉了。在軍官的暗示之下。

  承受了太多,最後終於懂了笑的大衛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