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賞讀 (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本書目前只看完第一篇,不過也將近是那本書的一半了。

  其實我看書,通常有一點逃避現實的味道,所以我比較常看故事書,譬如龍族、龍槍、刺客、冬霜劍、無元世紀之類的,但這本書的這個故事,卻是把我從我想逃避的現實拉進一個類似於這個現實的故事當中。真他爺爺的有夠差點看不下去。但我還是忍著痛把它看完了。

  我很喜歡這篇故事裡,那融在平鋪直敘中的美感。有些敘述就只是敘述,但有些敘述會讓讀者沉淪於故事當中。同樣是描繪小孩子的故事,《說不完的故事》裡敘述就只是敘述,而這個〈穿黃外套的下等人〉就讓人沉淪。但這不代表兩位作者會因此有高下之判,他們(無論是作者本身或作品)屬性類型不同,請不要被我誤導了。

  總之,為了這個已經沉淪的情感,我就讓內心懸著絲絲縷縷的痛苦把這篇故事看完。

  這篇故事裡雖然帶了奇幻的元素,但主要還是在說一對母子。主角就是那個孩子,巴比。通常我們看見母子的故事,第一時間都會妄想它是溫馨的故事,但幸好我不是那種人。我知道故事之所以會寫成故事,就是因為它有悲傷、痛苦之處。但說真的,我一直以為這本書會很單純只是朋友的故事,所以我還是有誤會,而這個誤會讓我在痛苦之中接觸另一個類似的痛苦:對家人的愛。

 
 「你必須愛她,這是命中注定。」

  史蒂芬‧金用平靜的話語,用年長朋友勸說年幼朋友的溫和方式,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實中的現實,也是絕對的真實。看見這一句話,那從一開始便逐漸累積的害怕、痛苦似乎「啪」的一聲潰堤,讓我難過到無以覆加,也讓巴比一瞬間長大;事實上,巴比已經很成熟了,但在了解了這些事情後,他從小孩子的成熟長大為知道事實的成熟。我不需要哀悼這份成熟,也不需要為這種成長難過,這對人生並沒有幫助。

  絲絲入扣。對於小說能彰顯的情感,這種形容該就是最高,比精彩可期、高潮迭起還要好。

--

  這篇應該有翻拍為電影,片名究竟是「勿忘我」還是「我心遺留亞特蘭提斯」就不清楚了,但應該是前者吧。雖然片名取做Hearts in Atlantis,但演的卻是「穿黃外套的下等人」這個故事,Hearts in Atlantis是下一則,我才開始要看的故事。

--

  我在想,我這輩子究竟會不會把池袋西口公園、冥王星早餐、還有蒼蠅王這些故事拿來看個清楚,目前正在嘗試當22歲家庭主婦--雖然我只是去熟悉菜市場,瓦斯爐和生肉我還不大敢碰--只是,有機會的話,真想擁有一個書房而不只是一個書櫃。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了白木怡言(每次都要改字很麻煩耶,如果哪天我打成「白目遺言」,真的不是我要侮辱蔣先生喔!XDDD),剛巧看見他推薦一個格子,一個無聊之下就按了下去,然後我挖到地雷。囧

  不適任的教師就應該滾你媽的蛋!

  嗯,我贊同標題,內文也基於意見中立原則不予評價,但版主回應中有句「老師不要以為自己很偉大、有很多責任」,讓我非常不贊同。

  沒錯,關心則亂,所以不負責任的老師比較不容易出事,但這是教育的目的嗎?若我們希望孩子們是在正常、良好的教育環境下長大,我們能接受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教師嗎?或者現今的環境下,當「教育」流於商業機制、形同商業體系時,大家都忘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老師的存在並不僅僅是教導學生「知識」,那只是身為老師所背負的天責的其次,老師的首要目標,至少在國民教育階段,絕對是傳道。

  我接受「老師不會因為身為老師而變的值得被尊重」這件事,但我也覺得這是現在的師範機制產生的老師才存在的劣象,若是以往,有資格作為「先生」的,哪一個不是寒窗十年苦讀、哪一個不是通透四書五經?在那樣一個教師能有「先天」的威嚴的時代,饒是先生本身對那些道理不是全盤通透,他也有本事要學生自己記起來,先把大原則與社會規範刻在心版上、奉為圭臬,維持基本的良善秩序與社會和諧,至於在之後的人生當中是否有機會慢慢體悟,才是看造化;但版主的說法,明顯是「學生是否通曉社會規範要看造化」,是非善惡、原則規範通通交由社會、父母去處理,學校老師完全沒有責任,這什麼道理?說到這個當頭,孩子受教育的目的顯然已經模糊而喪失。
  確實,有些規定古板而無稽(譬如髮禁,這我真的不曉得為什麼要),但也有些事情是有存在必要(譬如大本習字簿,雖然我是那個字太醜、寫字不用心所以永遠只能拿甲下的學生);你違逆了老師,不願遵循老師指派的功課與規定,你在「學校」或說「班級」之中就是一個不奉公不守法的劣等公民,我覺得教師依此而責罰學生並無不當:在這個場合,老師身兼「立法者」與「執法者」兩個角色,他必須教導學生「奉公守法」、遵循社會規範、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性;若大家覺得老師不夠格、沒有權利責罰不守規矩的學生,那我當然也可以說現在的立法委員每個都是嘴砲狗、無一不是蠻橫無腦的筋肉魔人,所以老娘不打算遵循他們玩出來的法令,警察也沒資格抓我,因為「那些規定對我沒有用、制定規則的人通通都是屁」;依照我這學期學「自由主義」玩出來的道理,此說產生滑坡效應,所以不予成立:故說學生犯規被老師處罰是合理適當的。
  至於怎樣的責罰方式才是合理而有用的,我仍覺得「體罰」最適當,因為體罰會讓孩子「痛」,就像大人犯法被罰錢會痛一樣--每個階段「痛」的點不同,對孩子而言,肉體上的疼痛最具教育性。
  不過有一說是體罰是不適當的,孩子不是狗,不該以古典機制方式教育之;但我得說,小學時代的孩子們在IQ上大概只比狗好一點,所以用比對狗還多很多的愛與懲罰來處理應當也有其合理性,至少我們會盡力說明,讓孩子們明白自己「錯在哪裡」,這就和對狗不同了吧?然而若到了國中還是那種死樣子,就是小學時代沒教好,所以更要加強補救,此時要用權威還是裝哥兒們,就看該教師有無「恩威並施」的手段與智慧了;但總之,完全的放任不會是好的:發然後抑,則扞格而不勝,古有明訓。
  我不覺得我這番話是誇張的,我得說,學校就是這種場合:讓孩子由小環境投射至大環境,學習如何與社會相處。

  但顯然,我們現在這種「不體罰、過度溺愛、商業化教育系統」的機制與哲學,沒有辦法將這些概念灌輸給比較具獨立人格的學生。這一來是好事:學生的獨立人格得以順利「正常化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是壞事:學生將永遠學不會「遵守規矩」,給社會和自己帶來許多麻煩、混亂與不幸。當然我也承認,有些體罰是錯誤的、是過度的,那就是「教師」的水準的問題,但我們若因此而禁止真正有效的方法,卻缺乏相關配套,從此無法給孩子們良好而有效的「道」的教育,將來的老師一樣是體質不良、水準低落,永遠只能惡性循環。
  切勿因噎廢食。在這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代,幼苗與青壯年等需要更堅忍的意志。

--

  我想到《蒼蠅王》這個故事。雖然我沒真正看過,但史帝芬金在《勿忘我》裡有略為提及;我覺得非常適合這個場合。

--

  不知不覺就寫了很多。我本來只想「簡單回應」的。Orz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天晚上看完的,現在寫的心得有點失真。

  對整體的感覺是,真的如漾子所說:比《追風箏的孩子》好看太多了。會將兩者拿來比較,是因為我曾在書單上同時提到這兩本書,當時她提議我先看《My Sister's keeper》,但我看書多少還是想照著購入的順序,加上若後者真的比較好看,我先看比較不討喜的整體效用會比較高啊(吐舌);事實也的確是如此。
  看完《追風箏的孩子》後我就想,那句「看了這本書之後,好一陣子,我看的其他書都相形失色」這句話實在太過,而看完《姊姊的守護者》後,我又感覺,上面那句話該留給這本書才對。這本書才是會讓其他故事相形失色的故事。

  我看看我書櫃裡的故事書,除了這本《姊姊的守護者》外,《追風箏的孩子》還留在架上、《傷心咖啡店之歌》、《伏桑》等也都在,好像都不是什麼快樂的故事;而這本書更為奇特,它帶給人的感傷不是長久的一陣,而是突然的一下。突然之間情緒到了,便止不住淚。但你在翻開書的第一頁就知道你看的不是單純的愛的故事。它談的還是愛,可它把愛帶來的痛描寫得強烈、呈現得清楚,讓人不得不赤裸裸的面對。痛的很,每戳到一下我就落淚一次,更有幾次是忍不住把書丟開,雙手環膝蹲在床上,什麼事也不想做,只想把自己好好抱住。
  我已不能為母子之間的情感而感動了。和這本書無關,但那感覺是如此的雷同。親情的愛會讓人麻木,會讓人陷入禁錮的鎖鏈中卻茫然,困惑著不曉得該不該逃脫。我不願意,但不代表我是該死的不愛這個家。啊啊,到底什麼是愛。對家人的愛就像刺在心頭的永遠的刺,隨時用疼痛提醒你它還在那裡。
  狗為什麼比人類還聰明的第一百零六個理由,你一離開你的原生狗窩,便斷絕與你媽媽的連絡。這句話若換做別人來看,可能會是個寫實的笑話,或者諷刺的笑話,但在我看來,卻是真實的諷刺。因為這句話,前面幾節帶給我的沉痛不翼而飛,所以我笑了,大聲的笑;下一秒,便是劇烈的痛、猛烈的哭。

  我不管為什麼安娜要不顧姊姊凱特的安危而執意控告她的父母剝奪她的醫療使用權,不管這個家庭承受著的是多大的壓力與悲痛,光是那份被稱之為「愛」的東西就夠我受的了。這就是My Sister's Keeper,一本會讓其他故事都相形失色的精采的書。
  到底還有哪一本書,有本事把「愛」這種裹著糖衣的毒藥給寫得這麼真實,又這麼讓人迫不及待的想吞下去,會死也要甜。

  我不能說結局好或不好,但我覺得那是最好的、最適當的結局。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結局,但對其他人來說可能不是。不管如何,真的很難得遇到了值得推薦、想推薦、真的很好的書。

--

  我好喜歡故事裡的傑西,他真的是位好哥哥。不管書裡那些大人怎麼說他是問題少年,我們仍看得出來,他真的是好哥哥;而這些事情,大人通常看不見。然後我也喜歡故事裡的坎貝爾,那個表面有點冷酷其實熱血的要命的律師。我喜歡那些憤世嫉俗,知道所謂的愛不過是沉重的枷鎖,想去追求,也告誡自己不該去追求的那些人。他們看見了現實,並感嘆著。我喜歡這些我似乎比較接近的人們。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這篇的同時,「大醫院小醫師」演到愛情故事最讓人難受的橋段。戲劇和小說最不同的地方,在於戲劇可以用聲音、表情、動作甚至背景配樂締造出情境,僅是一個慢動作,便叫人淚如雨下,而那情感會一直留著,直到劇情把人帶出場;小說就不同了,掉到下一行,差點奪框而出的眼淚馬上就能收回肚子裡。
  我好難過。

--以下主文--

  一個星期內看完近三十本,三天內看完近二十本,然後,一部39集的史詩型玄幻小說就這樣被我嘻嘻哈哈、嗚嗚咽咽地看完了。

  以下,有雷。如果還想看這部被我又笑又哭又罵又推薦的小說,別看下去,比較好。
  還有,雷到後面腐了、宅了,也是很可能的事情。所以,不能接受這些玩意兒的,想給我留點臉面的,也停步吧。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作者的功力,就是讓讀者有強烈的情緒起伏。

  剛看完《傭兵天下》第十三集,這集的狀況應當可以和「天元突破」第十集比較吧?都是一個偉大的耀眼父輩的逝去。這位仁兄一走,挑起我的不只是悲傷、難過等等情緒,甚至可說這類低沉的感覺不多。我感受最多的是憤怒。
  伯爵大人行徑不論如何寡鮮廉恥、地痞無賴,終究沒真的欺到誰的頭上去;即便他「掘地三呎」,取走的也都是不痛不癢的東西,這分寸抓的極好,因此也深得人心,更是讀者歡樂的泉源、崇拜的對象;
試想,如此機敏狡滑之輩,其死卻是如此的剛正不阿,誰能不動容?又,誰能不憤慨?
  神聖教廷完全掀起我的憤怒,所以我雙手支持池傲天的屠殺之舉,我甚至希望這場戰爭打得越兇猛越好,讓神聖教廷、第三大陸知道什麼叫「本分」。

  以往看過許多與戰爭相關的漫畫、卡通、電影、小說,其中各項戰爭,我總是覺得打得很不必要。為了理念、為了權勢而起的戰役最是無聊而悲傷的,那只是為了空虛的事情而荼毒百姓;但這種為了「復仇」而起的戰爭,我反而投入、反而慷慨激昂,因為那對全體軍民而言都有情緒排解的力量……好像對我而言,只要是以復仇為前提,所有的殺戮都是合理的。
  但這和我反對死刑的思想有所牴觸,我一直覺得因為仇恨而殺人這種事是不合理且無稽的。這只能說,伯爵將軍大人在如我、如主角等人的心中是如何重要,也或者是這復仇的格局,從個人延伸到種族、國家之時,「非戰不可」的氣勢昂然,才令人如此甘願的拋頭顱、灑熱血--至少我在精神上和池傲天一同灑熱血去了。

  不知不覺,這套小說從「只是看看」變成「非看完不可」,再者,竟成了「大力推薦」的名單之一。我好佩服作者對日子、軍種、將兵數量的細心拿捏,更佩服小傭兵團上上下下貫徹的「利益極大」原則、「斂財有道」風格,不得不說,我一向愛痞子(所以才會瘋狂迷戀亞某此等二流人物XDDD),池伯爵這等機敏、勇敢、正義卻狡猾得不可思議的人物恰如其分的深得人心;我甚至覺得,就連主角艾米之魅力都不如其義父:或者他有如高階貴族般的外貌與笑容,但池寒楓的真真實實是讀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相較之下,艾米還是有些主角的原罪,讓我在看見他的時候會忍不住「哼,主角嘛」一下……但這不代表我不佩服黃金腦,那是所有商科生夢寐以求的談判天資。
  這些種種讓我極想理解作者的出身,甚至懷疑是否與我們商科有所關係。

  總之,看完十三集、看到十四集,當我忍不住對坐在後面的同學表示「我被扇動了--」時,他們只是很不理解的斜眼看我。是嘛,會被區區一套小說扇動情緒,也實在太不合常理了,但我確實是在數理統計課堂上燃燒熱血,滿腦子都是魔法歷五年冬。

--

  投資學考了堂堂91分。抵銷我數理統計75、多變量83、系統分析74的難堪。不過我沒有認真寫這科,拿這種分數竟一點也不踏實。
  這次的分數,沒一個是拿得踏實的。是不是太隨便了?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大概吧)想起自己《追風箏的孩子》還沒看完,就熬夜看掉了。大概早上七點才入睡,下午兩點起來、出門吃個午飯(……),又把《亞細亞的孤兒》剩下的三章給看完,所以現在是七點多。然後我報告沒動工,還不小心發現自己的結論已經被兩年前的論文寫過了,小小灰心。(菸)

  看書很美好。雖然兩本書都痛痛的,但很美好。有時候,我覺得嚴謹的論文看起來也很美好,非常有趣。

  《追風箏的孩子》,嗯,大概跟漾子說的沒兩樣,真的沒太大感覺。可能是故事主角的國籍與經歷與我們常見的故事太不一樣,所以很難產生共鳴也未可知。但我還是覺得書中堪稱關鍵點的「暴力事件」讓我覺得詭異至極--和接不接受沒太大關係,只是不懂當下那種狀況為什麼會想到那種地方去,感覺很不合邏輯--這或者是一個偏激的心理變態的邏輯也未可知,但我對這段劇情一直無法接軌,乃至之後、最後的地方,我也覺得太過激烈、太過小說。
  這麼說很奇怪,畢竟這本來就是本小說,可這他的敘述手法讓我覺得這不只是本故事性小說、而是本寫實小說,所以出現這般戲劇化的劇情,只是讓我感受一股強烈的違和感。不然我其實滿喜歡這個淡淡敘述一段人生、一個經歷的故事,雖然看到後頭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什麼時候畫上結局我都不驚訝」,只能說人生真的好像就都是這樣淡淡的。
  但我喜歡結局的風箏。

  當初會想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班上有位同學討論得相當熱烈,甚至說她在晚上剛看完書後還必須打電話給好朋友談論這本書才睡得著,我才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是多麼深刻、多麼感人,但那種平平淡淡的、默默的、一點一滴的把某些東西流進你血液裡的感覺,這種手法太過日本人,看完之後我心情也只是淡淡的。不得不承認它是「不錯」的書,但那個「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這句話太過了,真要說的話,我覺得《傷心咖啡店之歌》才是這樣的書,但其實這本書更加戲劇化就是了。

  不過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算哭了兩次。不是為劇情或為書中人而哭,我只是想到,若哪一天我往回望,卻知道自己再也無法看見父母守在那裡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光景。那天到來時我一定會崩潰的。上次回家,我發現我比父母高了,甚至是如果情況需要,我可能抱得起我父親,即便在我心中他的肩膀仍是那樣寬闊、足以支撐一切。我為這總有一天會到來的未來而哭泣了。
  另外一次,我只是想著為什麼不能讓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幸福,但又想到,正因為有這些不幸,我們這些幸福的人才能被娛樂。好諷刺的世界,但我也知道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也可能是因為我有這種體認,這本書裡的悲劇才不會震撼到我,因我知道那是理所當然、某些人某些事必然會這樣經過。

  會有這種體會,是我悟道了還是只是殘忍?思想這種事頂有趣的,但我知道我終究會為了某些傷害而哭。

  他們說這是談論痛苦的書,漾子說這是本談論「贖罪」的書,但我只覺得這一切都是必然。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些秘密、一些痛苦回憶、一些傷害人而後自我傷害(悔恨、苛責)的經歷,而這故事只是平鋪直述地告訴我們一個人心中的秘密、一個他曾經不想再想起、最後卻不得不面對(但實際上和「面對」也沒多大關係,已經過去的事情,確實是誰也不能怎麼樣,而主角的國家也沒有「告解」的習俗)的回憶,並帶領我們實際去經歷,這樣的故事。

  不錯讀。我也得這麼說。

--

  很有趣,我讀的兩本書都提到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追風箏的孩子》談到阿富汗的內戰、911事件,而《亞細亞的孤兒》則談到了二戰,事實上,談的是日據時代的台灣,蘆溝橋事變前幾十年到之後幾年的事,剛好是一個孩子成長為老男人的時間。

  總統大選的時候某些節目竟炒作了這本書,讓在大約半年前開始看這本書的我感到啼笑皆非。大概是書裡有稍稍點到國共內戰、提到割據給台灣這塊土地帶來多少痛苦的緣故吧。但會痛苦,主要是自己的風骨的問題,看一看又會回到感嘆世界、感嘆社會這些事情上面來了。

  每次看這本書,我都會懷念起研讀經書的日子。嗯,說懷念不大正確,畢竟我沒經歷過那種日子,真正要說的話,不過是孺慕之思,只是心嚮往之。那一陣子我對大同世界的到來殷殷期盼,卻也知道在新知識佔領世界的現在,古人的理想終究只是理想,是過了千千萬萬年也無法達成的夢想;但我還是希冀這世界上能有讀書人的生存空間,讓我們感受美好的詩詞章句,吟詩作對舞文弄墨不再只是賣弄甚或虛度時日,而是真正的創造美麗。

  台灣人的顛沛流離,到今天可能還沒結束。很妙,距離戰爭已經這麼久遠了,現在還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激昂與悲憤感。悲憤,先憤怒而後悲傷、因悲傷而感憤怒,這種沉痛感是如此的兩不相分,沉澱在千千萬萬憂國憂民的人心中。
  沒有「應該如何」的絕對。可能沒人知道要怎麼辦,當時如此,而今亦如是。

  但我有種資料備齊、發文抵制中國奧運的衝動。我相信有人會的。(菸)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糖綠,或說寂寞雨,感覺上像是一年前或多年前寫的故事,出過本,大約是2007年八月。
  我沒買本,當我知道無糖綠這位作家的存在的時候,那個本就已經完售了。我看的是他放在網路上的版本,剛才花了將近三個小時看完本篇,正在看外篇。

  BL內容H有,所以我不放上連結了。想找的人就是自己會找到。

  突然覺得這句話和劉兄弟說過的,「有些人就是自己會發光」的感覺很像。當然我從來不想承認自己會發光,事實上,我希望就算我會發光,也只有我想讓他看見的那些人會看見,而不是那麼多人似乎知道,然後過度期待我發出超出自己本身蘊含能量的光芒。離題了,只是想起來自己曾經有過那樣的輝煌年代,然後現在的我像個垃圾。離題了,我沒有灰暗或自卑,只是比較了解現實。嗯,真的離題了。

  回來,談一下這個故事。「思念終結」。

  乍看之下是個愛情故事,但其實是關於友情的。旁邊Cbox寫了「平平淡淡卻深沉濃烈」就是我對這個故事的形容--至少是對第一篇章--而我總是吃這一套。
  我對這種,敘述上很平淡,但卻可以給讀者最深沉的情感的故事,或說筆法,毫無抵抗能力。

  所以這是個好故事。如果不是因為它是BL內容H有,我會廣大推薦。至今我還是個思想保守的純潔姑娘,拜託看見這句話之後不要丟個「屁蛋」給我,我是支持白紙請繼續當白紙、小朋友不用知道太多的那種人,基本上我連看見普通小說裡男孩暗戀女孩的橋段都會感到害羞的好孩子--不是因為愛情在害羞,而是因為他注定失敗,而在發現事實之前的一切作為都讓我覺得愚蠢,然後替他感到羞愧。幹我又離題了。只是我真的無法看著一個人為了不可能的事情像隻公雞一樣的挺起胸膛。

  突然在想,這種跳tone的敘述方式和張大春《城邦暴力團》有沒有一點相像。好吧,差多了,我得承認。

  回來,思念終結。作者說,寫這篇文章有兩個目的,一個就是為了「思念,在此終結」這句話,想要寫出可以寫出這句話的故事;另一個是,想要練練「翻譯小說」的筆法。就像我為了嘗試第一人稱寫了NPC四人眾記事,以及專注某個角色的第三人稱筆法(而非單純第三人稱視點敘事)而寫古老王國傳說,那個目前只有第一章第一節的故事一樣,有點想法,想要練習。
  所以,那個第一篇章才會那樣的平靜而濃烈,就像提拉米蘇,柔軟但芬芳。

  可到了後面就不行了。作者也提到,「不得不當自己」。

  我對作者留了話:我以為自己會最喜歡第一篇章,但後來發現我最喜歡的是第三篇章。故事的本篇就到第三篇章結束,四個人的友誼到此也只能嘆了口氣的說告一段落,至少最轟轟烈烈的事情可以說是結束了。

  好像每個人的友情都會是這樣,大家到了某一個年齡、某一種成長階段之後,就不再是那些個玩在一起的孩子,總是要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而不再有誰陪著誰的事情在。我也在想,活了二十多年來也交了幾個感情不錯的朋友,現在那些人在哪裡用什麼樣的方式活著我卻一點也不知道也不打算刻意去知道。
  好吧,我對這些朋友的感情應該和這四人比起來是太過微不足道。基本上我活著的道路上也只有我自己似的。

  嗯,重點啊。現在我在看這個故事的番外篇第一篇。那個敘述的手法,不像整個故事的第一篇那樣的美麗了,不再那麼超脫,掉回了故事本身裡面了。

  之前那樣啊,能讓我覺得是平平淡淡的,主要還是因為敘述當中,把讀者和故事中的角色分開了,即使靠得再近,也還是有一層薄膜將故事與我們分開,所以我們是「看著故事在進行」,所以我們能感受到主角們感情之濃厚而不至於被牽扯進去,所以能維持那股平靜卻又深受感動。
  但現在,我卻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一種掉入故事情境中的情緒。可能是緊張、可能是刺激,反正就像高明的默劇裡突然出現了緊張的配樂,突然間你不只是看著故事而是投入故事。

  不是說不好,但那種平淡超脫的感覺不見了,讓我覺得這個故事的某種魅力被刪減了。

  但可能是有掉入故事的感覺的我的問題也未可知。

  可我喜歡這個故事,以後可能也會繼續喜歡這個作者。

  然後我在想我的的黑夜本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收到,事實上最近每天出門我都會刻意期待信箱,但它永遠是空的。(踢石頭)

--

  說到BL內容H有這種話,讓我想到電玩遊戲Fate/stay night,木子亂同學(不是我的同學)說「全年齡向的好物」的東西。沒錯,那裡面的劇情鋪陳、角色設定都是好到一個極端,可偏偏那就是男性向H Game。

--

  然後,不得不說。每次看到這種深刻,或說長久,或說堅定的友誼的時候,我總忍不住想要羨慕。

  因為我永遠學不會放感情進周邊的人身上,因為我總是理智地知道大家最終都會離開。

  即使更多時候離開的可能只是我。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同學的妹子跟我差不多是個宅女,而她買書似乎比我還要百無禁忌。那天臨時起意問了同學,看是否能請她家妹子幫我推薦幾本九把刀的書,隔天她就帶了「殺手系列」的三本來。今天學程課挑了《風華絕代的正義》,也就是很久以前光靠書名就把我煞到的那本來看。

  光看開頭我就覺得我快吐了。口語就算了,反正網路小說我能希望它古典嚴謹深入到哪裡去?何況這樣看起來也沒什麼負擔,對這本書的中心價值與劇情敘述比較有幫助效果,但重點是,那個對主角的塑造,和《死亡筆記本》裡受眾人崇拜的奇樂大人根本是他媽的一模一樣!(模仿奇蒂拉[雷斯林的異父姊姊,「龍槍」系列人物,長槍英雄(?)之一]中)若是只看這個開頭就停下的話,我絕對以後死也不看九把刀的書,但因為學程課出了很搞笑的狀況(容後另篇再述),閒著無聊我也就把這本書的前半篇(目錄上寫「殺手,月|風華絕代的正義」的那個篇章)給看,嗯,翻完了,然後我還是覺得這篇裡的月和Death Note裡的月在形象上絕對有受到影響,為此我還去查了漫畫第一集的出版年,靠盃果然不出所料,漫畫2004年就出單行本,小說2005年末才發行,要說沒受影響絕對是騙人我不相信。(事實上,我後來還去找《未知領域:伊都娜蘋果》的撰寫年,因為我懷疑「月」篇裡那隻鷹可能影響到未知領域裡的那隻鷹,但事實上,後者誕生的比較早,在2004年。)
  不過,對於該篇章的結局,我還滿喜歡的。但當然我喜歡的不是那個慣於自我滿足的月,而是另一個殺手豺狼。這傢伙和《最終進化少年》裡的由良匠也是他媽的像到完全就是一個愛啊!XDDD 我愛死了那種說話方式,譬如「連蒼蠅都懶的靠近的大糟糕」、「你走運、我倒楣」這類或特殊、或簡潔的句子,甚至他特異獨行的穿著,那種凌亂感讓我想到留著散亂長髮、身著工作服的天真可愛(?)的罐裝餅乾魔人由良。

  特別提一下該篇中的女主角天兵小女警。一開始,當作者寫出她是月的崇拜者後,只是再度激發了我「闔上書本快去睡吧」的衝動,但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才發現她那番崇拜才是該篇章的精隨。若這位女警是為嫉惡如仇若L一般的人,這故事的結局不會那麼可愛,這中間過程不會這麼吸引人,這些角色間的互動不會這麼令我感覺可愛而發笑。

  但我還是對於買下這些書的人深表同情。以及,若有人認為「殺手系列」不是九把刀最好看的書、或者他有其他作品絕對可以提升(或說逆轉)我對這位作家的印象的,歡迎提出。因為我以後每個星期二都要另外帶書去解決三節棒呆了的學程課。XDDD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之所以會重讀,是剛好看到蓋亞為了推銷將之前分成14本的本作品改版、重新回歸為7冊而做的宣傳小本,發現自己被宣傳頁中的內容深深吸引,又感慨自己明明看過這套書,卻對其中內容的一些前因後果摸不著頭緒,才下定決心一定要重新看過一次。
  距第一次「看完」這套書,應該也有三、四年了,當時是追著蓋亞出書的進度,所以看完一本後通常沒下一本,但每次收到新進度,也都會覺得很興奮;但這次重看才發現,沒有連貫的閱讀對於劇情的吸收真的有很大的障礙--譬如,我印象最深刻的「亞某某亞郊遊篇(全誤)」竟然只佔最後一集的一半而已,這到底是因為那是「最後一本的內容」還是因為「亞某某亞太快樂了(再誤)」才讓我如此的印象深刻?同時,全套書若以七本論,有將近六本半的內容都在懷念耶夫南--有半本的空白是因為他還活著--而我竟然在重看的時候才深刻感受到……應該是初閱當時只著重於波里斯的前進路線,而忽略了他所記憶的、構成他的種種事件吧?我甚至不記得月島的劇情有這麼長、這麼多。

  在重讀之前,我有略為回憶一下這部作品:《符文之子 冬霜劍》,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劇情,是內容中的兩種「回歸」:其一是,波里斯是從哪裡出發的,就從哪裡作為結束的要件、其二是,波里斯的人生是從哪裡出現分歧,竟在緊湊的劇情告一段落後,又讓他在那裡「重新出發」。我相當喜歡他在旅店恢復意識、與塔妮亞重逢、並成為鐵匠學徒的這個段落,讓我覺得一切都清新了起來;而這段劇情緊接著的就是路西安的真正出場(之前都是跑龍套),那種跳脫現實的強烈愉悅感真的很難說忘就忘;尤其在波里斯成長為那樣的男人(?)之後,路西安這種純然天真的存在是多麼重要、又多麼影響甚鉅。
  這次重讀,之前讓我深深喜愛的「銀色精英賽」篇章、「亞某某亞郊遊式結局(要誤到什麼時候!#)」篇章,在情感上已經有點淡下來了,加上自己確實是記得某些重大事件的「發生」與「之後的事」,惟獨在銜接的細節方面有記憶中斷,讓我在閱讀中失去了些許的樂趣,但同時也看得更仔細;但最重要的,我完全忘記了耶夫南還活著時的那份沉痛。當時的我完全不能感受那種步入冬天的寒冷。

  耶夫南還活著時,波里斯就已經嗅到冬天的氣息了,但真正步入寒冬、以及在近乎不可能存活的酷寒中活下來的波里斯,當時的我完全不能感受到那是怎麼樣的苦痛與教訓;但這次,我可以看見耶夫南的掙扎、即使違背自己本性也要強迫波里斯理解並成長的這份堅持與執著。
  也因為這次真的看進去了,我才能發現波里斯的冬天、才能真正體會作者所謂的「越冬者」是怎麼樣的過程--「《符文之子》是一群屬於『越冬者』的故事。」作者在最後這麼說,即便那14人只寫出了三、四位,亦即還有很多篇章尚未完成--我相信,那種「越過寒冬」的感覺,很難再寫的如此真實。

  看了第二次,我得說,這不像《龍族》、《刺客正傳》、《刺客後傳》或《無元世紀》那樣「非看不可」,在精采度上也有所差異(刺客系列更痛我保證),甚至佔了1/2至3/4篇幅的「月島」篇,也讓我覺得那比較偏向少年會喜愛的劍與熱血……但有一點我得承認,月島篇結束的那一剎那,作者給我好大一記回馬槍:在劍與熱血與爭鋒相對的橋段的最後,竟又冒出了泛政治言論。基本上,這套故事從頭到尾都沒真正離開過政治,不論是共和、君主還是議事,但又不是完全的陰謀小說;這或者正是讓我愛不釋手的特點--這麼說來,我對充滿了政治氣息的奇幻小說好像特別有偏好?

  
來談談我在月島學到了什麼:人類具有排除異己的天性、害怕與他人不同而厭憎著與眾不同的人們,但人本就是相異的個體。就是這樣矛盾的天性,才說人類是同時隸屬於賀加涅斯與優比涅(《龍族》的神話觀)的生命吧。
  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人一定得培養勢力。即使是月島那樣小小的地方,也有清楚分明的勢力範圍與鬥爭,故說不可能有全然純樸的聚落在的、除非那裏沒有知識、甚至連技藝也不存在,因為一旦有可比較的事物存在,就會有過度的出類拔萃、就有醜惡的心。(P.199)
  不管在哪裡、都要面對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這就是人生。
  而即便死去也不得休息,這就是存在。(P.207)

  仔細想想,這真是部可怕的小說,但開始時那展開在我眼前的原野景像之鮮明,也讓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

memo

  「不論是到哪裡,最難解決的都是人的問題。人是怪物,是最可怕的怪物了。」
  伊斯徳這麼說。

  那些情感很真實。這就是好的小說。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末延景子畫的,前身是《愛的維他命》,聽說有拍成日劇。
  這和我聽說柯南也被拍成日劇一樣的驚訝……看看等級會不會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那樣吧。(笑)(我還是推崇堂本剛演的金田一。(拇指))
  咳,第二句就離題我也太強了……事實上第一句逗點之後就離題了。XD"

  首先,這漫畫好扯。最好是有學校會全體學生跑去公幹一個人,還把女孩子逼到鞋櫃上要她向全校道歉。再怎麼群眾激情也不會這樣吧!事實上我一直覺得日本的「校園暴力」很有問題。日本女高中生到底是怎樣?
  果然,沒從小學論語就是不行。(別在這裡說這個好嗎?)

  然後,我竟然同情愛海。(聳肩)其實不管一個人之前到底幹了怎樣的壞事,看到這種誇張的內容我還是會去同情人,就像張錫銘被逮捕時,那些媒體一點顏面也不願意留,會讓我想同情這位頭號通緝犯一樣。

  其實,若父親當個高官,自己在家裡又被疼入了心,那樣的孩子會不曉得自己需要大哭一場的。
  該要傷心的。

  我想到李安妮。他的父親是李登輝,她就只能當「李登輝的女兒」而不是「李安妮」,她的所作所為,都必須考慮「是否會對家人造成傷害」,諸如此類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輩子抱著老二哲學不敢出頭,就怕出了什麼風頭,又要被人說是靠關係。
  那種自我約束是可悲的,她自己也感嘆過的,但那樣的人生已經走過了,沒得重來。

  然後我想到以前在某個地方看過的短篇文章,應該是一些名人寫來砥礪後輩的,但抱歉,我忘了明確出處。
  一個女人,小時候,因為父親是高官,在學校被教務主任特別重視。那日排座位,她得了窗邊的、聽說對注意力有分散效應的可愛座位,主任發現了,就偷偷去請導師重換,但並未詢問過本人意見;直至老師在課堂上嘲諷暗示,她才發現重換座位是自己的因素。但這又與她何干?
  另一個女人,也是父親的問題,曾在高中(還是大學?)被教授叫到前面賞耳光,底下學生還讚好。這樣的人,看著「悲情城市」那句「爸爸無罪,你們要尊嚴的活」會哭。

  人要經歷過一些事情才會長大。那些不了解自己身分會帶來的利弊的人,我很同情他們。無知是可悲的。

  但這不代表我同情趙建銘案被放大,這傢伙純粹是沒有道德感,我同情的是陳幸妤,因為她的生活全毀了。

  但就像上面那幾個女人一樣,這就是命。

--

  我為了李安妮去買壹周刊。(認真)當然契機不止如此,還有用「白目遺言」替代掉的「白木怡言」。真是太可愛了。XD(捧腹)(蔣友柏你玩創意的怎麼會沒發現?XDXD)
  昨天吃中晚餐(對不起,我昏厥了一天。|||Orz),發現壹周刊真的是優良刊物。雖然我很討厭影劇版那些放大藝人私生活的誇張內容,但對於政經版,我得說,真的相當中肯專業。
  75元三本確實不太貴,但其實我寧可他30元一本,因為我只要那一本,剩下的我連包便當都嫌多餘。(菸)

  然後我又思考,到底我應該畢業後直接工作,還是要攻讀社會研究所。不過這轉組也轉太大了,有些猶豫。

--

  寫到後面還是完全離題了。算了,本來就不是要談什麼。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利波特」在新注音算一個名詞耶。(震驚)(Rowling阿姨真的很強)

--

  熬夜看完HP7可能是個錯誤,但那個當下真的很知道「還會發生什麼事」,Rowling阿姨真的很會說故事。

  先直接說主要感想:我喜歡瑞斗,但不喜歡佛地魔;我欣賞賽佛勒斯,並對他的生長環境與人格感到惋惜;我對波特家的命名能力感到無奈;我討厭哈金配

  以下捏很大。還沒看的請忽略。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了一下,發現是不適合在作者面前發表的言論。

  作者的文采的確相當不錯,他擅長比喻、形容,小小的事物或心情會被他刻畫成一幅美景;這方面的能力我想不需要再做任何比較或論述了。
  我是針對「小茶坊」這個故事發表意見。

  我不懂作者為什麼想要用「第二人稱」方式敘述。的確,世界上是有這種作品,但我不覺得這是可以用來敘述「某個人的故事」的寫作方式。
  我也看過這樣的作品--雖然只是童書--對方之所以使用第二人稱,目的是要將讀者帶入故事的劇情,讓讀者認為「是自己發生了這樣的事」,所以那本書的 內容就只有對事情的描述,鮮少會有對心情的剖析或比喻;尤其重要的,那是一本「指令式」的故事:「你」選擇了一條路、因此,「你」發生了怎樣的事。
  互動式、指令式、敘述式,我想,這才是「第二人稱」敘述法的最適場合。

  相較之下,「小茶坊」這個故事有太多的心情--因為作者能力高強之故。正因為他的故事完整,導致讀者只能從「第三者」的定位來看「另一個人的故事」, 但卻因為作者使用的人稱而被迫假設是「自己在演這個故事」。這種不搭調,讓讀者在觀看故事的時候產生隔閡與障礙,那種強烈的違和感讓人無法舒服地閱讀內 容。
  事實上,我最想說的是:即便這個故事中所有敘述中的「你」改成「他」,也絲毫不影響故事發展性與文句流暢度;因此,不但使用「第二人稱」的必要性不存在,也正因為這「第二人稱」的過度使用,而使的故事的流暢性被大大減分。

  作者想要做什麼實驗,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仔細觀察下來,約略覺得,這和大考中心當年拿火星文開玩笑一般,見獵心喜而未加詳細考慮,資料蒐集不足最後貽笑大方。

  建議作者在大量閱讀其他使用「第二人稱」來編寫故事的作品後,再來挑戰這種敘述。雖然我不曉得這種作品到底多不多、好不好找,但這是作者的功課。

  若作者看見我這番批評,大概會以一句「不喜歡就算了」然後甩也不甩吧!的確,我只是普通讀者,也沒寫過任何完整的故事,根本沒有批評任何人寫作方式的 資格;但將一個故事寫得難以閱讀,作者本身應該也要有點自知之明才對--除非,他很投入這種「我爽就好」的心情,那我也無話可說。(因為我很了解這種固執 下的愉悅)

  但作者的能力是不可小覷的。無論如何,我真的很欣賞他的文采與故事編寫能力。雖然至今似乎沒有確實完結的故事,也沒有出版計劃;但我仍是支持並喜愛著這樣的作者的。

--

  由於作者網頁(NO SUBJECT)似乎已將正傳撤掉,目前正傳應該只在「天使帝國」論壇連載。因限於論壇型式,在此無法放上參考連結。
  有意覽閱此篇故事,或可至天使帝國「文學館」,以「小茶坊」或「樓罄亭」等關鍵字查詢。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要把「夢華」看完還真是有點累。之前看星戰的時候可以一口氣追很多本,直到真的撐不住了才不干不願地闔書閉眼入夢去;夢華的話,就真的做得到「看完這本就睡覺」。(笑)

  不是說夢華不好看,只是和星戰比起來,它的內容沉重許多。星戰中的主角遇到的許多事件完全都是機緣巧合,書中的故事也較為輕鬆簡單:把壞人幹掉就對 了!因為雄霸一方的勢力不多,也沒有心力去弄太多的勾心鬥角;而夢華的故事是立基於「國仇家恨」與「天下爭霸」,太多人要當皇帝,相對的也更不擇手段,情 與義好像永遠都是對立的兩方。

  基本上莫老大的用語都是非比尋常的有趣可愛,雖然完全比不上李榮道(龍族是這方面的王道,當然,翻譯有著不容抹滅的功勞),但我也沒見其他作者能這麼 正經的搞笑。其實莫老大的用詞很古典,但他就是有能耐將現代的語詞融入古典之中,正經中帶點機巧,這種協和很容易便引發讀者的笑感神經;而這正是我對莫仁 著迷的主要原因。

  夢華是莫仁所著的多套作品中最沉悶的一部,但也是耍弄機巧最豐富的一部。我有一陣子對兵法、厚黑起了很深的興趣,「夢華」功不可沒。主角之一的徐定疆太聰明了,把這樣的人寫成沒個正經搗蛋鬼則更添加他的魅力。
  但他個人所帶來的少許歡快其實不能消弭故事主幹的沉重:儘管主角三人的戲份看似差不多,但劉芳華與白浪恐怕才是主線--一個是現任帝室的公主,一個是 前朝王室的餘孽--基本上會有戲演,全都是這兩人湊在一起的緣故。(不過說實在的,如果劉然的能力稱的上皇帝這個位置,大家通通收工去了。所以其實這討人 厭的傢伙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

  說到這個白浪,也真夠慘了。打從娘胎出來就因為姓白這個沒得選的理由,跟著家人餐風露宿四海逃命,逃到後來死的剩自己一個;好不容易混入人群,打算跟 敵手拼個你不死我不活、大不了同歸於盡,偏偏又給他交到生死與共的朋友;反覆不定時又讓他發現親族中還有幾個遠親還活著,備好實力隨時準備反撲……這下好 了,專心復國總行了吧?偏偏好死不死管不住感情,弄得自己情義兩難;最後發現自己其實是被「家人」算計來打天下的棋子,失望之餘想歸隱山林卻是為時已晚。
  其實沒有多慘,只是弄了半天,自己為「家人」拼死拼活,人家卻只把他當傀儡算計利用,唯二對自己真心以待的卻是立場相對的幾個朋友而已。話又說回來,這傢伙打娘胎起就是在逃命,認識的可以稱的上朋友的十隻手指應該數得完。哀哉哀哉。

  話說從前第一次看夢華的時候,對結局是相當失望的。套句某網友說的話:好像股票崩盤!當時些許書迷也對此有所認同;重看時不若第一次閱讀那樣急著知道 劇情,就看得更仔細些,而對從開始纏繞到結束的矛盾痛苦也有才更深的感觸、才真正認識這是多麼厚重的故事。但無論如何,對結局的評價還是一樣:不如之前精 彩。
  其實會有這樣的結果,大概是最終戰役上,主角玩笑開太大吧?就算是確定必死,也用不著殺得這麼開懷吧?言語之中一點緊張氣氛都沒有,前幾頁營造的肅殺 氣息全在大家三言兩語間蕩然無存,自然死的也沒感覺。雖然後面有用歷史敘述彌補一下結尾的脫格演出,但泡沫化的股市哪是三兩頁便解決的?若沒這樣的缺點, 夢華在第22集結束時,該會有更響亮的掌聲吧。

--

  正常來說,接下來應該要去看《移獵蠻荒》,但畢竟這套書我也看了兩、三遍了,該是不會在最近翻動吧。
  話又說回來,若不是對「移獵」的故事相當熟悉,在看夢華時該會有某些部份甚感氣悶吧,畢竟莫老大替周廣的過去留下太多線索,若是不曉得周廣就是移獵中 的趙寬,那些部分八成看的糊裡糊塗的;但相對的,若對移獵的內容已經了解的相當透徹,無論是看星戰還是看夢華,都會有種源自於「知道」這種特殊的喜悅。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宇宙就像一條五線譜
  每一個人都是一道音符
  只有當我們合諧相處
  生命才能奏出美好的音樂』

  原本是怎樣的敘述依然是不復記憶,總之是本校特色之一的廁所刊版上所登載的句子。

  看到這篇,我沒有被感動到,我只是想著:若然每個人都是一道音符,那我們的存在,就只是為了那被彈奏的一瞬間,而其意義便是帶出下一道音符。
  每個人都只是為了那一個瞬間而活,而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為了另一個人。

  好像虎次郎是為了佐為而存在、佐為是為了近藤光而存在,而佐為存在的意義就只是要讓近藤光看見那關鍵的一步棋。
  一個瞬間,為了另一個人。

  所以這篇短籤說的真好,怎麼解釋都完整。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忍者亂太郎應該是卡通中的經典,部分人童年的回憶,是很值得一再回顧的卡通吧!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卡通漸漸被翻新,故事內容卻越來越糟糕。

  好像是專三時看到有片尾曲的忍者亂太郎。片頭曲雖然還是「勇氣100%」,但不是光源氏的版本,讓我相當失望(很喜歡主唱那種有朝氣、屬於青年的聲 音);除此之外,劇情拖戲嚴重也頂讓人難受的:半個小時三個段落,一個主題可能要六個段落來了結,卻沒有任何重點,連笑點也弱掉了。雖然這部作品本來就是 以無意義為賣點,但飄邈到笑都笑不出來就是弱掉了。
  從那時起,就不怎麼看忍者亂太郎了。不過還是從別的地方拿到了光源氏版本的「勇氣100%」。

  剛才Animax在播忍者亂太郎,依著懷舊的心態看了下去,整整三十分鐘,只有一個小段落能引我發笑,其他部分在我而言,不是弱掉的笑點就是脫戲。不曉得是我長大了,還是新版的忍者亂太郎就是這麼差?

  剛才上網找了一下忍者亂太郎的漫畫,一套23集600元,有點下不了手(沒地方放也是一點),但又很想看看。

--

  突然很懷念小亂(忍者亂太郎的同人作者,休站中)。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怪的名詞;初見時是如此想的。

  近現代發展出來的「世代」太多了:X世代、Y世代、E世代,現在是Me世代--說實話,我只知道E世代;即便以上這些世代說的都是我這年齡的人。
  這些名詞都是「非此族類」發明來稱呼某些人的,這些標的怎麼會知道自己身上是哪些特質導致自己被人這樣稱呼呢?人類,真的很喜歡尋找共通點,然後定義一個族群呢。

  回到Me世代。據說,這是「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的一個族群。這並非意指「不好」,只是代表族群間價值觀的天差地別。

  「順從的年代過去了」這句話,恐怕是最貼切的解釋。我們不會、不想、不願服從於社會規定,因為我們「重視自我」,擁有自信,希望能由自己來主宰自己的一切事物。我們只想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不想在乎別人的眼光。

  我是從221期的〈大師輕鬆讀〉中看見這篇文章的,其中許多要點與我的生活價值觀不謀而合,甚有共鳴而頻頻點頭,不得不佩服這些觀察社會現象進而制定宏觀概念與創造名詞的博士們。

  我們和上一代的很不同。這不代表我們比較好:我們比較投機、比較偷懶、比較自私,但也不代表比較不好:我們比較自信、比較獨立、比較有衝勁。
  但是要上一代接受我們的不同,很困難,因為彼此的教育、文化樣樣不同,我們對他們而言,是一群無法理解的怪物,是思想偏差的不懂事的孩子。對他們而言,我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樣樣不能苟同(甚至不堪入目),是一群需要被導正的迷途羔羊。

  「固執」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情緒。我們對我們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固執,他們對他們所知的價值觀固執,於是我們無可避免地發生了摩擦。

  這篇文章說得很對。「努力」是被社會稱讚的品德,但對我們來說,「努力」本身一點意義都沒有,「努力可得的價值」才是我們追求的;相對的,緊迫釘人的 管理方式正是我們最不能接受的:我們獨立、崇尚自由、擁有自信,為何要找個人欺在我們頭上,對我們揮鞭驅策,消磨我們的自信與獨立性?
  要我來說,我們適合的領導方式,絕對是「理性說服」與「共同目標」,「獎勵懲罰」對我們而言已失去了應有的效用。

  「了解而非批評或改變」這點是很重要的,不論對待的是年輕人,還是同輩的人;人與人的相處,重點就在這裡。
  無論對象是誰,都不該以自己的狀況硬套到別人的身上,要多了解對方的心態與感受,才能真正接觸到那個人。

  所以,在科技發達的現在,許多人都是孤單的。因為我們沒有機會真正接觸一個人、沒有時間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能用現有的經驗判斷對方的想法,也就是「以本身狀況套用別人」;因此,大家碰觸不到彼此,只能感受「孤獨而快速」的人際交往。

--

  Me世代,現在我認同這個名詞代表的意義。畢竟文章中的敘述太具代表性。

--

延伸閱讀:
  《Me世代》Jean M. Twenge, Ph.D.著,遠流文化出版,曾寶瑩譯。
  〈大師輕鬆讀〉No.221,P64:三月逛書市「自信值得成功的年經人錯了嗎?」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個月前,因為momo台重播卡通〈棋靈王〉,重新燃起我對這部作品的熱愛,而上網標下一套;雖然只有五成新,但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今天重看,雖然只看到第十集,但所有劇情也幾乎全印在腦海裡。

  那種彼此激勵的感動,相信是許多跟我一樣對圍棋一竅不通的人,迷上這部漫畫的主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阿光和佐為的情感,我第一次看這部漫畫就是伊角歸國後對阿光的那局棋,即使不曉得前因後果,阿光對佐為的思念卻毫無阻礙的撼動我)

  進藤光和塔矢亮,這兩人相處的模式真的很令人喜愛。他們看著對方的背影,感受到巨大的差距與壓力,但正因為他們的不放棄,而有了面對面的機會,進而激烈的糾纏。我羨慕這樣的關係。

  這不是說我沒有對手。我想,在我看見背影的那一瞬間,不管對方是否強大,我都會對我自己說:「不要想了,不可能的」這種喪氣話。
  很奇怪,我不想將某人看作對手,我甚至厭惡這種心態。每當我興起這種念頭,我都轉念要求自己「做自己就好」,悠悠哉哉(?)地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過日子。

  但這樣的目中無人,有時卻相當寂寞;因為眼前沒有人、心中沒有人,但現在的自己卻不能讓自己喜愛。

  前方沒有人、沒有背影,讓我感到徬徨而沒有目標,但我也不知道該以誰為目標。

  我有佩服的人,也有討厭到無論如何不想輸的人,但他們都太模糊不清。令我佩服的那位,我不熟悉;令我厭惡的那位,則太會隱藏;而現在的環境,我拿不出 東西與人比較。--何必要比較呢?--說出這種話,馬上就又會有這種想法。但沒有比較、沒有競爭,我確確實實地就是不會進步。

  我在壓抑自己什麼呢?是不打算、還是不敢將某人視為對手,而朝著「打敗對方」目標前進呢?
  可能是在三下那年,我放棄將那人視為目標之後,就失去了這份衝勁、同時也把自信給丟棄了吧。

--

  組織行為學第一堂課,教授放了一部影片給我們看:〈卡特教頭〉。
  因為籃球賽很刺激,所以我們看得很入迷,但引發我對這部片的興趣的,是後半段某位球員說的一句話。

  『你最大恐懼的是什麼?』
  『我們最大的恐懼,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超乎想像的能力;我們害怕的是我們光明而不是黑暗的一面。 畏縮的態度不能改變世界,隱藏自己內在的潛能並不會讓你身邊的人感到更有安全感。我們都應該發揮最大的潛能--就像小孩子一樣;不只是我們其中的幾位,每 個人都一樣。當我們讓自己發光時,我們不自覺地影響到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這麼做;我們不但擺脫了自己的恐懼,我們的存在也自然地解放了別人。』

  我是在擔心「把事情做好」,還是擔心「不能把事情做好」?我不知道。關於這個問題,我應該問了很多次了。

  我不喜歡走回頭路,但我就是沒辦法每天過的快樂有自信。總覺得自己可以、卻害怕去做,這樣的自己真是令人厭惡啊。

--

  話說,緒方先生真像個變態。他在整部漫畫中造型完全沒變,但前後改變卻非常大:第一集裡的他,只像個俗斃了的配角;到了後期,卻突然強悍了起來,氣勢逼人。
  但還是改變不了那種變態、粗暴的感覺。

  當他側過頭在小亮耳邊說話,或邊釣小亮胃口邊誘他上車(載他回家)這些場景,都讓我覺得他是個大變態。他絕對會用很粗魯的態度對待他所擁有的東西。

  對不起了,緒方迷,只是那幾個畫面讓我覺得不太舒服,連腐女魂都死了。Orz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雜誌上看到這麼個品牌,發現設計師的中心思想與我的很像,甚至可說是一模一樣。

  我曾說「懶惰可以使人類進步。」許多人無法認同我這個觀點。因對他們而言,「懶惰」是無可赦免的罪惡、是「不正確」的行為態度。
  我這句話背後的意義在於:人類為了偷懶,會發明出許多更有效率的技術與道具。
  所以懶惰會使人類進步。

  Philip是這麼說的:「我希望穿上我衣服的人在soul上可以是Lazy的心情,但做事時卻是積極的態度。只要存有這種想法,再大的困難都能熬過。」

  懶魂,他這麼定義。

  所以,悠哉有何不好?輕鬆有何不好?
  我們是應該放鬆自己的心情,以一種簡單的心態來面對自己每天所做的事。

  把自己累得像條狗、讓心靈蒙上灰塵,並不代表成功。

--

  那不是真正的懶,那叫從容不迫。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部落格的小孩不會變壞

  原來部落格這麼偉大麼?

  對我來說,部落格只是日記的放大。有個系統幫我(用個方便瀏覽回顧的模式)管理日記,諸多疑問和感想甚可能取得網友的共鳴進而交換想法、相互切磋成長,於是乎何樂而不為?
  又或者部落格只是言論自由的體現,由以往的大眾論壇轉進成為小眾、個人發表,都是毫無窒礙地在開放空間(網路)上抒發己見。

  所以說部落格有這麼偉大嗎?寫文章,誰不會?抒發感想,誰不會?開部落格上網辱人的也大大有之,只在這幾千幾百萬甚至幾億個部落格中,我們可能沒看見,可能我們只挑好的來看。

  要讓部落格、部落客偉大,還得知確:他們有沒有基礎的文化與道德、在根本上算不算個人。

  若他已失去身而為人的自覺,那部落格將淪為他的道具,而所謂的「建構自己、審視自己」便不復存在。

  自省,是多數現代人缺乏的一向道德;或說,自省竟成了道德的的元素之一,可能也是道德淪喪的一種體現。

--

  對不起我太誇張了。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轟轟烈烈的大事大家幹不出來了,於是,小人物的小故事就更顯溫興與偉大。《時代》年度風雲人物是「鄉民」,大概也是這樣的體現。
  不然呢?每個人每天每個時刻都在改變這個世界,怎麼著,就是鄉民得了名啊?

  榮耀麼?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