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雜感 (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點神經過敏--好吧,非常神經過敏。因為這個熱潮還不算消退,老師上課的時候偶爾也還是會提。我覺得夠了,不要再提了,尤其讓我看到金馬獎名單之後我就不想再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

  有多少負債中的台灣導演看見海角熱潮,會為自己的遭遇痛哭流涕、悔不當初,並怨恨台灣這塊土地?我想到這點,就不得不一起跟著他們對海角又恨又妒。
  這不是心眼小,而是不甘。那些電影有比海角差嗎?或者,不迎合市場而讓自己負債累累,會有太多人說那是他們的選擇,可這種假藉藝術與本土但過於俗媚的片子……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我對這電影本身不反感,但他的票房與價值落差太大,讓我不得不提高規格來省視它,然後對這現象萬般鄙夷。

  這個社會太奇怪了。我不理解台灣人,我不理解我以外的人。

  也許就是這樣吧。要推廣一個行業,一定要商業化。再商業一點、再媚俗一點、再討好一點。只有這樣的人、這樣的內容才能賺錢,也才能繼續推廣。
  但就像政治一樣,政治人物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提出超短期的政策方案,將選舉由手段模糊成目標,最後忘了什麼是政治。

  好萊塢就是商業化的極致。賺錢、培養好多明星,但半點內涵都看不到。星光熠熠,耀眼奪目,卻什麼也不能看清--看清了,就會發現不過是一堆灰塵。

--

  最佳導演只是為了鼓勵吧,最後八成還是張艾嘉或別人的。音樂、攝影我都能接受,這部電影與其說是藝術片,不如說是音樂電影。攝影也是,很多畫面是非常、非常漂亮的。劇情就不予苟同。哪有劇情?至於傑出電影……(大默)只有票房傑出吧?
  但阿忠同學提出了我最討厭的一句話:就結果論,海角是很傑出的。

  究竟要單一、膚淺到什麼境界?這個世界如此廣大,才能如此多元,我們的評斷方式卻只有最後的單一面向、絕對成敗?好你個結果論,這些人都沒學過多變量就對了。講到結果論我不只是想罵髒話,而是絕對暴怒。評價不可以只看結果,完全不行。
  --要我討論為什麼不行?說行的人通通不要來跟我講話!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不是特別要說什麼,畢竟我連「OBU」的中文翻譯都還沒弄得很懂,但總之,大概就是海外紙上子公司。海外紙上子公司不是某前總統一家的專利,是很多、很多中小企業、大型企業甚至投資單戶很喜歡用的避稅手段。

  OBU屬於境外公司,所以該「公司」的帳戶交易內容不受國內管轄,除非懷疑有「違法」情事,才會由檢調單位與該公司設立國家或國內開戶銀行進行合作,調查該公司的交易明細,其他時候,該公司的交易內容是不透明、不公開,而其獲利也不需扣稅(境外+沒有紀錄)。
  除了帳務不透明,OBU由於只能處理外匯帳戶(不能處理現金、不能直接轉換台幣),所以一旦匯回國內公司或個人帳戶,勢必該帳戶使用者會進行「換匯」的動作,若是大筆金額,匯率又會有非預期的大筆變動--雖然是央行可以處理的部份,而且增加外匯存底對台灣來說好像也沒什麼不好,但反正就是有所操弄。
  此外,這還是對國際貿易的侮辱,因為該公司處理的真的就只有帳面現金(銀行存款),沒有所謂的貿易行為。所有的交易都是紙上作業。假的。

  OBU的好處在於,一、節稅(避稅),二、虛增帳面收益(有利公司高層玩弄股價或向銀行借貸)。這些是對投資戶、對企業的好處,但不代表對政府、對一般百姓有好處。
  對政府是怎樣就不提了,稅率部份讓許多人頭大(遺產稅、贈與稅降低是好的,但營業稅沒說多高,大家還是照逃),對一般百姓應該大家要有所感觸吧?當公司利用OBU製造過多的「應收帳款」(等於以子公司的虧損換母公司的帳面收益),虛增銷貨毛利,創造股價上升的假象,再利用應收帳款向一般銀行抵押借貸--借貸的錢哪來?就是我們小老百姓的銀行存款。而這些由子公司負擔的應收帳款會被付清嗎?你「欠」自己錢的時候會想著要還嗎?所以我們的銀行存款就在不自覺的時候無償借貸給企業揮霍了。
  再來,銷貨毛利狀似增加,該公司自然有方法逃避稅前純益的過度提升,目的是避免繳交高額稅金,所以即使做了虛設的收益額,政府還是收不到錢,政府沒錢就沒有建設,沒有建設我們小老百姓就沒有好生活。

  OBU是萬惡根源,是圖利企業、圖利有錢投資(投機)客、圖利有錢人的爛制度。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怎麼,大家是把金融體系當成什麼了?所謂的商流、錢流不過是讓商業機制能自由發展的方便道具,把道具當成是賺錢工具,這種偏頗的使用方式在當期而言固然看似有賺頭,但這種東西玩久了,就是現在的金融暴風雪:信用緊縮、金融泡沫化。當大家用惡意在賺錢的時候就是這樣。

  商道覆滅。現在已經沒有踏實賺錢的商人了吧。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譬如說,工學大樓的計算機中心可以免費列印,要登入圖書館資料庫卻相當困難,尤其是「光碟式讀取」,要設定的東西很多,設定好了卻不一定能夠用。
  另外,圖書館肯定可以登入學校資料庫,可是列印要錢。

  說實話我頭滿痛的,因為這樣很奇怪。

  我可以理解圖書館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即是「資料保護」,所以有些東西必須到館才能查詢,這也是因應時代變遷,資訊流通與竊盜太過容易,而必須行使的不方便;但我疑惑的是,本校其他資訊中心(商管大樓及工學大樓的計算機中心)和圖書館一般屬於「擁有在學學籍者(學生證)才可使用」的認證系統,即是,使用資訊中心的人不太可能有在校生以外的人,既然如此,為何資訊中心無法與圖書館資料庫系統直接連線,多數資料還是使用「芳鄰」式分享?難道離開了圖書館,就算有學籍認證還是不被認可?
  我覺得這種重複的防護機制做了兩次,導致學生不便的情形相當沒必要。圖書館在這方面的考量究竟是什麼呢?

  另外,就算圖書館有屬於資料保護的苦處好了,為何學校資訊中心不把資料庫連線的設定調為預設(包括安裝「光碟式讀取」的軟體以及區域網路設定),而要讓急著查資料的學生自行下載、安裝、摸索設定,然後還不見得能成功?像我就是玩了好幾次、花了將近20分鐘,才決定放棄設定跑圖書館,最後才發現所謂的「卓越商情資料庫」不過就是一般的剪報資料,和我要找的東西天差地別。這就是資訊中心的不體貼了--圖書館使用網路服務有時間限制、列印又要錢,是學生都想在免費的資訊中心一口氣做完吧。

  講到這裡我就覺得,學校八成是想賺這方面的列印費。50元200張的列印卡有這麼好賺?這難道是從小處剝削、積沙成塔的賺錢邏輯?

  對我來說,學校的e化服務還有很多待改進的地方,尤其是資料庫的連線使用,一定有更方便學生、圖書館也能順利保護資料的方法(譬如TKU ID登入模式,我就覺得對保護資料沒什麼幫助,畢竟本校有「無線網路系統」,隨便哪個阿貓阿狗只要進了學校就能使用TKU ID,資料庫內容哪可能不外流)。但我不知道這所學校會不會正視這些小問題並加以改進,畢竟,若以「輕重急緩」四象矩陣來規劃決策順序,本校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奪回教育部的卓越教學補助,而不是這個可能會害學校少一筆收入的方便學生之舉。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回家看到這篇社論,馬上想起之前「個人理財」課程寫的演講心得的內容(點擊進入)。
  因為發言偏綠(沒錯,是偏綠),害我以為是自由時報的社論,結果是聯合報的,害我找好久。

  馬蕭喊話 為何鼓舞不起信心?(點擊進入)【2008-09-20/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我接受,現在的政府有「推卸責任」的嫌疑,什麼東西弄不好就怪前朝(不管「前朝」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反正都一樣),不過,說「綠色執政八年,敗壞台灣經濟根柢」這種話的,並不止現今官員,其實許多有觀察台灣建設、市場景象的民眾也很有感觸。
  我第一要提就是高雄港,八年前說要成為亞洲第一大港、協助台灣成為亞太經濟中心,八年中除了停滯不前沒看到什麼,八年後就成了普通的無聊港口;這大概觀光行銷有做起來,綠色執政我唯一佩服的就是行銷廣告:創新、有到位,只是很遺憾廣告與實際內容不太一樣,現在要逛高雄還是一樣麻煩困難。
  第二要提就是生物科技園區,台灣生物科技正在起步,到什麼地步我沒打算仔細查資料,但我記得陳總統下任前有去某個地方「剪綵」,結果剪綵地點荒涼一片,這樣的生物科技園區能有什麼發展?現在到底有多少人知道台灣發展出「軟骨再生」的技術?如果政府有在注意自己中研院究竟在搞什麼飛機,會讓他們在不了解產業狀況與自己產品價值的情況下把專利讓美國人便宜撿走嗎?
  第三肯定要提的就是金改。一次金改我沒在注意,二次金改我只是聽很多人罵,但終究而言,結果就是「現行金融控股公司一個個又肥又大」,以及「保險、金融、投資」三者互為相關公司,他們哪天想玩自家人轉投資、交換庫藏股,到底可以交給誰阻止?多少銀行超貸、隱匿必須歸咎於這樣的機制?
  以上三點,其一是建設停滯,其二是政商學無法相互輔助合作,導致技術研究力不從心,其三是錯誤政策與施法導致弊病叢生;這難道不是敗壞台灣經濟根柢的實際案例?林先生只看見台灣的好,而且是科技業自立自強下得到的國際評價,便以此作為「綠營執政確實帶給台灣改革與希望」這般言論的佐證,似乎還是薄弱了點。

  很多人對「經濟成長率」有迷思,認為成長率有高就好,但這些人通常不了解經濟成長率的組成來源。臺灣人民信心不足,並不是因為看不見經濟成長率,而是發現「自己的生活和經濟成長率並不是正向相關」這回事,然後對政府的統計數字產生不信賴,進而對政府所以的言論、行動都不能--像這些年來人民對綠營政府那樣--予以盲目的支持;林濁水先生提倡的「矛盾說」恐怕只是原因的一小部份,重點還是「人民早就不相信政府了」--當然,可能還有很多人對政府失去信心,是馬政府上任以來多項政策失利導致的,但我怎麼想都覺得這是鍋笑壺黑,反正兩邊一樣糟。
  經濟成長率是一項總體性的計算結果,它包含的部門廣泛,但依據林先生的言論敘述,我會認為經濟成長率的來源是IT產業;但IT產業絕對不是做給自家人消費,大多都是朝國外出口,故該產業之成長與老百姓民生消費活力的相關性極低,因為國際貿易部門,而且還是出口面,和國內經濟活力關係沒那麼大。馬蕭提的「擴大內需方案」雖然預算和項目編得亂七八糟、計劃安排也有欠週到,但重點是:「擴大內需」就現行台灣經濟活力狀況而言,有其確切的必要性--只要國內經濟活動逐漸熱絡,老百姓也就可以暫且拋下恐懼,勇敢投資。「內需」和「貿易出口供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或者某些廠商在國際市場取得了成功,得以增加廠房投資並替自己賺進利潤,但距離影響國內經濟市場還很遠,也導致人均GDP與多數民眾生活現況不符(這時候就要考慮Gini指數);拿國際市場的成功來看國內市場的活力與信心,就像把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就完全歸屬於他曾經就讀的學校一樣的莫名奇妙,貧富差距拿出來看就知道此說的不可行。

  但林先生這篇文章,確實有讓人不得不讚許的部份。首先,我確實無法忍受台灣人安於「代工出口」的「踏踏實實」風格,真要玩代工出口,拜託,做到「極端客製化」,要嘛大規模低價批發,要嘛彈性接單高價出售,只要能確保品質(良率)穩定以及生產規格的彈性,要靠生產出口拉抬台灣身價也還是有很多可能的。但如果那種死板的代工出口真的是迂腐的前前朝兼現任政府團隊所屬勢力搞出來的,那他們在這八年是否有進行產業研究、是否有盡力規劃未來20年的台灣產業景象、是否擁有具前瞻性眼光的人才,著實堪慮。
  其次,是知識經濟部份。雖然這個名詞害我多費了很多苦工(多了很多要學的東西),但「知識導向」與「設計導向」確實是一個如台灣這樣既不能走資本密集、也不能走勞力密集的海島國家最好的發展方向,而這樣的政策宣導確實是綠營主導,那我也必須給予肯定與讚賞。
  但既然綠營在一開始的時候能成功推動「知識經濟政策宣導」,為什麼硬體建設的部分到了後期近乎是完全停頓?如果綠營在執政前期真有這麼多具前瞻性思考力的人才,那我想,可能在執政後期,這些傢伙瘋了般地想抓穩政權,便把那些「少說話、多做事」的腦力人才通通爭鬥掉了吧。譬如林濁水先生就未能出線立委。(聳肩)

  我相信台灣各產業在發展項上仍有其穩定的基礎與未來性,但不可否認,經濟活動的執行面有很深刻的行動障礙,譬如法令、硬體等「基礎」,而這些都不是一句「台灣這幾年經濟成長率還有百分之四點多」就可以忽略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這篇文章是「偏綠」發言,因為他把台灣現今的經濟困境完全歸咎於馬蕭兩人的無能,而非歷年來的建設停滯造成的百廢待興,還把企業自立自強後的成果拿來當成自己政黨的「政績」來沾沾自喜。如此一來,便減低了他結論裡頭呼籲的價值。

  抱歉,這篇還是沒什麼建設性,和電視機裡面那些嘴砲狗幹的是一樣的事。我只是想說「不要以為經濟成長率可以代表一切」這樣啦……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頭罵談德罵到尾。從兩前年前罵到兩千年後,結局還是讓我很不爽。我倒希望是由虎凱幹掉肅慎王,然後等到千年之後琦荷的轉世。這兩個什麼都沒有的人總該討一點好吧?虎凱就這樣當炮灰喔?你談德胡作非為、始亂終棄之後,又抱著懺悔的姿態帶走琦荷,是以為能有什麼幫助啊?人家琦荷其實巴不得自己死掉然後早早忘記你,那副「其實我還是愛妳的」的高傲神態是什麼意思啊?你以為這樣是施恩還是怎麼?你怎麼對得起自己的兄弟!
  一頭亂髮+鬍渣的虎凱帥翻了啊!(偏題)裴勇俊留鬍渣真是不倫不類糟糕斃了。還有棲露你小時候這麼可愛,怎麼長大後就一點也沒有美青年的影子了?(淚跪)(炸)

  其實從第一集那個傳說開始,我就對賽澳以及桓雄德非常沒好感。我對於硬把嘉真的火之力奪走,然後當成什麼信物交給另一個女人的桓雄非常厭憎,也對死巴著別人的火之力不放的賽澳感到不滿。他們得到的所謂的和平與幸福,是在剝奪某一族或某一人的所有一切後得來的,這樣的他們憑什麼抱著大義凜然的氣勢宣揚和平?應該早早認了自己得罪然後回歸才是,結果最後逼得嘉真自殺,桓雄一副大義滅親的樣子把賽澳當真的火鳥一箭射死更讓我狂罵髒話。
  然後那該死的桓雄轉世成為談德,先是用那虛偽的外表與深沉的心思外加蛇般的智慧騙走了單純的琦荷,又用那屌兒郎噹的態度拐走了活潑好動的秀芝妮,最後又因為他人的讒言而放棄琦荷,任她與吃人不吐骨頭的火天會獨力周旋(真的幸好有史亮,你這小子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好人(掩面泣)(發卡)),還對秀芝妮若即若離恣意玩弄,這種賤男人根本就該死,根本就是韓國人大男人主義的顯像!

  相較之下,秀芝妮說「虎凱大人只要淺淺一笑,國內城的女人都會為之瘋狂」真是再對也沒有,完結篇時他帶著一頭亂髮與毫不修飾的鬍渣深情款款地看著琦荷,除了感動之外更希望那個橫亙在兩人中間的那個舊情人早點死一死,讓虎凱成為英雄凱旋,最後在癡心地漫長等待中得到屬於他的回報;但最後卻只能看著自己忠心的護衛隊長的屍體,抱憾而終,更糟的是,心愛的女人不曉得有沒有輪迴轉世,可能被舊情人直接帶到某個不知名的世界去了……幹,你談德真是吃人三碗還嫌不足!(狂怒)從王位到戰爭到神器都讓你一帆風順的過了,你就留這麼一口飯給虎凱會死啊?你不是早就不要那個穿過的舊鞋子了嗎?怎麼又在人家好不容易整修翻新找到新頭路之前硬要搶回來啦!

  最可恨的是那個全劇終是什麼意思?你不會留個史官唸一下談德消失之後的高句麗歷史喔?我最討厭這種明明是假的歷史故事還搞個不明不白的結局,歷史故事就該以歷史敘述為終結,閃幾道光就可以騙過英明的觀眾嗎?看到這種爛尾不罵髒話就罰我今天晚上被小強妖怪群攻擊!幹!

  然後,我很喜歡秀芝妮那貪酒好賭的個性,喜歡鐵匠神那種充滿市井小民的卑微氣息卻又自傲的氣勢,喜歡淵加黎那明知天意卻仍要偏袒自己兒子、最後自殺身亡的忠國之心,其他人物不能說不喜歡,只是沒有這麼突出。
  故事方面,琦荷那完全的悲劇女主角營造的非常好,虎凱和談德這對表兄弟(驚)在鬧宮鬥時的對立氣勢與先前的溫馨情誼的對比也處理得很好。對虎凱來說,談德是背叛者,外兼殺母弒父之仇不共戴天;對琦荷來說,談德是負心漢(殺了負心漢再自殺的橋段好老梗。XD"),但該死的,對談德來說,他自己竟然是受害者!!!!(再怒)

  後期的戰爭很難看。下重本又怎樣,臨演的武術指導不行就是不行,隨便瞄幾眼就知道鳥掉了。看在你服裝、道具、場景很精緻的份上,不多罵了。

  反正這是我看完之後會願意用力罵的戲劇。重點是,就算中間罵到死(譬如某高句麗王竟然面對匈奴大汗時因為對方說了不中聽的話而直接轉頭離去,留下一堆二愣子臣子,你是叫那大汗面子往那兒擺!這樣匈奴不翻臉才怪,最好是會跟你締結什麼兄弟之邦!#這類的。),我還是把這部連續劇看完了。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8 Thu 2008 01:00
  • 戲劇


  想談艾希頓庫奇、想談鋼鐵人、想談尼斯湖水怪,但每次看完「大醫院小醫師」都是無比惆悵,這些快樂搞笑的議題根本也談不太起來。

  要把人生過得快樂,真是該死的難。其實要快樂,明明就那麼簡單,但總體而論,這人生到目前為止……好啦我很快樂啦,其實比較起來,憂鬱在我的人生中反而絕對是少的。該死,想裝憂鬱一下卻騙不過自己,應該說該死的我憑什麼憂鬱。
  就像楊格說的,人生不要太認真,讓大家快樂就好。該死我真愛這種痞子,快樂但不是流氓的痞子。

  所以這種人突然脆弱起來,突然認真起來,讓人格外心痛。當然和演員是藍正龍可能大有關係。媽的幹麻長這麼帥。

  為什麼藝術家都這麼纖細?為什麼想讓人快樂的人,最後卻總是傷了別人又傷了自己?一個病人因為沒辦法救治所有向他求救的病患,被那份太深的自責感壓垮、崩潰,活生生成了一生的精神病患,每天晚上還在自己的世界裡醫治病人。這就是付出,這就是責任心。媽的超痛。

  嘿,人生真的不能認真嘿。

  今天KM快結束時,何老師聊天聊到了Google辦公室。媽呀好可愛的熊、好可愛的海綿寶寶、好可愛的氣球Google。想要用自己的步調上班,想要在最舒適的環境下工作,嘿,得有本事。這本事是什麼?今天討論問卷喔,竟然竟然,整組人只有我知道圖書館有提供所謂線上資料庫,他們竟然說,可能全校扣除圖資系,十個人該只有三個人知道這有玩意兒,我正好是那三人中的一人。媽呀,大學生。
  如果我是萬中選一的大學生,為什麼我會是現在這種死樣子?所以人生不要太認真,人比人會氣死人。我看我還是儘早隱居山林,找間陋室住住。自娛也可。

--

  艾希頓庫奇又有新戲。除了「海防最前線」,目前為止,他都只是二線喜劇演員,稱不上大卡司,但我很推薦「誰敢來晚餐」、「再見鍾情」以及上面那部海巡隊的故事,所以這部新戲,可以考慮。捧紅艾希頓庫奇吧!新一代小生,李奧納多接班人。(亂扯)

  然後同學星期二問,為什麼「鋼鐵人」會有票房?我直接回答:因為主角是大叔。媽呀叫個大叔當動作英雄、還是因為自己爽才當英雄的電影這麼特殊,哪能沒票房?另外就是,其實美國人水準很低,所以很多怪片子他們愛看。我是不會去看啦,不過是大叔,這世界上免費的怪叔叔這麼多,幹麻花錢去電影院看。

  最後是想談很久的「尼斯湖水怪」。我沒有要推薦、或想去看這部電影,我只是看了預告片,看見廣告說什麼「空前絕後」還什麼鬼的捧得老高,非常想把日本將近二十年前的卡通片「叮噹小恐龍」寄去給製作小組,跟他們說那是老梗了,別在那邊自鳴得意,會笑掉行家大牙。日本人電影都拍的不怎麼樣,偏偏卡通片做的很好。

--

  爵宇同學長的和藍正龍有像。只有我這樣想嗎?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是一部沒看過原著會看不懂、看了原著後會覺得很難看的一部改編電影。日本電影果然就是這樣沒意思。
  但原劇本終究是可愛有趣的,電影至少把這部分呈現了……大致上啦。

  首先談森田。印象中,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不顧一切的人是森田,在這個方面,電影版的森田好像有些被什麼給套住了,當他說「我這樣沒錯」的時候。這麼看來,反倒是小育比較堅持自己的風格、甚至為了保有自我而煩惱。
  對森田來說,創作就是創作、賺錢就是賺錢,他是分得很開的,所以才有辦法把刻到一半的畢業作品放著跑去打工(?)弄到自己變成八年級;但電影裡的森田,有一些「靠創作吃飯」的味道。自由奔放的感覺還是在,多了一份對自己「身為藝術家的才能」的驕傲其實也是合理的改變,至少那份幼稚白痴任性的天性還在,但就是少了些天真。這是最可惜的部份吧。
  至少漫畫中的森田絕對不會去開個展,就算對變成對自己的才能感到驕傲也是一樣。

  不過我很喜歡森田剛出場,認真反問花本老師「那我是什麼系的?」這個橋段。劇本寫出了森田的隨便和不拘小節。(笑)

  另外談真山。女王大人說「森田是演的最不好的」,看到中段,我覺得真山才是演的最不好的。真山在原作中是很真實的,而他的特色就是體貼和可靠,但電影裡的真山沒把那份堅強可靠演出來,反而像是個單戀上司的沒用小鬼。這可能也是受限於電影長度,但劇本本身終究沒打算刻畫出一個「成熟而可靠」的真山。
  同樣受限於電影長度而演不出內涵的人是花本老師。在原著中,花本修、原田理花是很要的角色,但電影中就純粹只是襯托五位主角的「幾格配角」(電影一格是五秒,這兩個人都可以用格為單位計算戲份。Orz),當花本老師對小育失去了那份比親情還深、接近保護者的愛情的那份執著後,花本老師的魅力也就不見了,變成了很單純的受年輕人景仰的年輕教師。

  另外說主角有五位,但電影的主軸果然還是放在森田和小育吧。譬如竹本的逃走也受限於電影長度而變得很沒意思。那種程度的出走是不會讓一個迷惘的年輕人有些什麼體悟的,何況電影中竹本的迷惘也沒有那麼深刻、那麼讓人感同身受;這個部份,就是我一開始所提到的「沒看原著會看不懂」的段落。從出走到歸去、再到進入工作,竹本的心思變化從電影中是捉模不出來的,而小育和森田的感情、竹本對小育的感情等等,在電影中也失去了那份細膩;至於山田和真山,嗯,更不用說了,根本不曉得真山除了「變態」這種原因之外執著於理花的理由,更不能理解山田執著於真山的原因,如此一來,這兩人的感情就一點也不漂亮了。

  但儘管這部電影有很多缺點(日本電影嘛,能怎麼要求呢?),在感情的處理上非常拙劣,但畢竟不能說是糟糕的電影。至少有些部份讓我笑了。: P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日期頂有趣的,整個就是加在一起可以把自己除掉那種感覺。XDD←另類的數學癡

--

  首先跟梅夫人討論一下研究所的事情,開始考慮要不要推甄回北商。(爆)我想在鄧介偉底下看看會不會有意思一點,不過仔細想來,考回北商還滿可怕的,而且如果面試官是林純如老師,我這種英文底子八成會被刷掉。(默)

  不過在李楊漢的課,我很~努力在想,M$是不是想轉型--因為她可能打不過Google、也不會成為Google第二--所以意圖收購Yahoo! 的她,是否正努力朝社群娛樂方向前進,畢竟Yahoo! 很積極在推廣數位娛樂和網路社群,而M$是很多數位音樂平台的幕後推手,我想她應該很想跟Apple一樣弄一個屬於自己的首動獨占市場。
  說到首動獨占市場,就想到產業合作。這和「異業結盟」似乎又有點不同,這不是單純的連一拉一(不是麻將),而是相關產業合作,譬如數位音樂下載平台除了線上音樂商店之外還要有專屬的硬體才能成功,當然不是獨占商店與流通硬體就可以解決的,但至少是成功的一種模式;而今天提到的東西是「奧運會帶起的產品」究竟是什麼,教授很努力要引出「行動電視」(DVD-H)這種東西來,不過應該是問到第十個同學才出現這個答案(有同學的答案是「烤鴨」,我覺得太棒了!XDDDD)。

  行動電視這種東西,我專四的時候就聽鄧介偉老師提過了。譬如現在的有線台,許多節目會分化成「Part X」,大略都是分成四段,據說這種分法就是為了提供給行動電視使用者,因為一個節目不可能讓他們在外面看一個小時,分成四個小段落比較適合下載與室外觀賞;但這項產品距今將近四年,有沒有成功?問題的癥結是什麼?

  教授問了很多,有人提出我認為的真正的答案:頻道不多,但教授聽到這個答案的想法竟然是「如何讓DVD-H的頻道數變多」,從現在的十幾台變成幾百台--我在想,封閉的頻道數哪是重點,重點還是在傳輸網路。DVD-H頻道數我想並不限於幾十台,因為那和數位電視的技術是一般的,頻道數並不是推廣不成功的原因,重點是在節目內容的選擇性;而節目內容的豐富於否,問題並不在業者本身,而是傳輸的技術。如果今天無線網路發展業已成熟(或者WiMax順利普及),我們不會有與數位內容相關的推廣問題,因為問題的重點一直都不是接收的硬體,而是傳輸的技術。
  根據Apple的iTMS+iPod成功模式,我們知道數位內容服務必須配合獨占式硬體才能成功,而硬體發展的困境就是無線網路。我們不能再讓通訊業者獨占通訊市場,因為當他們獨占性越強、議價能力越高,就越不想開放其他科技,而當我們被舊科技綁死、新科技無法順利推出,我們就會停留在這個比較不方便的技術上,而數位內容的一切推廣計畫都只成空口白話,因為其中的相關成本過高,光倚賴政府與某些企業是無法執行的。
  數位內容產業+通訊產業+硬體研發產業的合作模式必須被開發。我們都知道,數位時代下「開放」才是賺錢的契機(除非已達關鍵多數、成為全球(或市場區位內)市佔率第一,譬如台灣市場的電信業、全球的Nokia、Apple),但儘管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面對利益大餅,還是不肯輕易與其他產業合作--因為利益分割的後果實在太可怕又不好控制--這時候,像台灣各產業有屬於自己的公會一般,向網路科技靠邊站的各種數位內容產業(或說通訊類的高科技發展)必須有「全球規模」的公權力組織,藉由這非營利組織的協助與推廣,促使(迫使)產業合作,加上政府的補助與協助(法令、設備,譬如台北市的無線城計畫),科技進不與社會應用又會再跨出很大的一步。
  不過這樣的結構下,「大者恆大」變成了不可避免的現象……但就像戰國時代最後終究會有一個王者統一天下並演化為國家,商業也是一樣的狀況;這是無可避免的商業未來現象,就像鄧老師之前告訴我們的:國家會被商圈給取代。(看看,隔了三年多我還是用他的這一套)

  後來的想法比較跳tone,因為教授提到了GPS手機(他今天的主題就是行動娛樂→手機(行動硬體)發展),讓我想到Google mobile,結果李教授下一秒就跟我們提Google phone(真佩服我的頭腦,知道的少卻也能靠想法與世界趨勢接軌)(不過Google公司想的比我快就沒用了)……Google可以走行動化、無所不在化,畢竟他們主力就是在「資料取得」(不管是怎樣的資料);但相對的,視Google為最大的敵人以及最好的仿效對象的M$公司,他們如果在手機市場輸給Google就很嚴重了,所以才會提到最前面所說的「社群娛樂」。我相信「社群化」正是M$的藍海,畢竟光靠OS,儘管可以取得穩定的財務收入,但終究沒有突破的未來性,股票光這樣是上不去的。如果哪天微軟成為黃昏公司……我相信這個世界會讓人很想感嘆,然後會冒出很多論文討論這回事情,微軟就從「成功標竿」變成「落地先河」,儘管都是永垂青史,但還是很可怕。

  不過Google mobile要弄起來,問題的關鍵還是在無線網路。這是當前所有科技能否產生殺手級應用的最後關卡--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真要提的話還有法令問題,但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力量,要靠政府規劃而不是技術發展。)

  最後提一下今天坐我後面的兩位男生。說實話我好希望他們談話能大聲點讓我聽到,因為感覺上亂有深度的(一直談到市場、股市、產業發展),最後我聽到兩句有趣的:

  「這什麼鬼話?」「他說話就像放屁,你不覺得他說起話來跟那個XX很像?」「哈哈哈!」

  我是不曉得這兩位說的是誰啦,但我覺得放在李教授身上還滿搭的。他談到的有些東西我都快聽不下去了,直覺就是煩。沒錯,他是有兩把刷子,可是有些地方模稜兩可、有些地方一蹋糊塗,東拉西扯的讓我很想拍桌跟他叫囂啊。|||Orz

  然後我知道中國大陸的手機作業系統要用Linux,因為中國大陸和我一樣反微軟。XDDDDD

--

  最後回到研究所的討論。我的問題跟洛可可、莉雯家姊姊很像,我擔心國立大學因為要保留內化名單和偏見問題,會排斥技職體系、私立學校的學生。如果真是如此,我這一輩子不用想研究所了。如果不是很好的公立學校(中字輩以上,知道哪幾間了齁),我爹娘是不會准許我去唸的,他們希望我一畢業就去幫他們作帳、賣房子。(菸)

  數位內容相關產業聯合商業模式這方面的研究交給其他人好了,我相信已經有人在研究相關論文了。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學,現在翻議作行銷學,原文是Marketing的這門學問,感覺上和經濟學一樣年輕、甚至更年輕。也是啦,畢竟連五力分析這種經典級的產業分析方法都只存在幾十年,應該說,商業行為的蓬勃發展並不具太過長久的歷史,所以這些理論就都還很年輕、還有演變空間;也得慶幸他們是年輕的理論,若是很早以前的理論,哪來的演變空間,都直接淘汰掉了。

  反正,現在的行銷推廣,已經從大眾廣告模式漸漸推移到口碑行銷,意見領袖的存在從普通的傳遞資訊,演變為影響甚鉅的關鍵人物。這句話是「從意見領袖生成過程所產生的行銷價值」一文中剽竊來的,各位在第一段就可以看見原文。

  以前的時代,因為資訊的流通不便,要讓潛在消費者接收到商品的資訊,最好的方法是大打廣告;但時空移轉、來到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光是廣告不夠,必須有人「現身說法」告訴大家該商品是否真的如廣告中所說的那般優秀,因為大家對普通的資訊感到疲憊,已經不打算去研究和相信了;就像放羊的孩子,說了太多的謊,等他說真話的時候大家就都累了、不想去信了。

  所以人們信任的不是廣告的內容,而是那些意見領袖,他們在他們的團體裡本來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甚可能一個慣竊在意見領袖的保證下,也會變得受人信任--當然也可能是意見領袖的地位換人做做看,人們的信任終究不可能是無條件的。

  我只是覺得很有趣,在資訊不足的年代,商品的優勢是利用高科技來推廣自己;在資訊過度充足的現在,商品的優勢竟是倚賴原始的口耳相傳才能真正推廣。這難道是另類的反璞歸真?XD"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這時候就得慶幸,我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知名部落客(甚至會來瀏覽的朋友都不多),所以可以在自己家亂吼亂叫爆粗話而不用擔心什麼攻訐輿論之類的事情。

  不過我看到知名部落客表態、還挺到我很討厭的候選人時,確實有那麼一點不爽,(遠目)但那其實是該格主自己家的事。確實就像對方說的:看不爽就不要看,因為部落格終究而論,還是私人性質,就算他之前寫了許多充滿專業水準的技術性文章,也不代表他必須為那些受他影響的人負責,畢竟他不算真正的公眾人物,也沒有像閃靈、豬頭皮、卡神那樣宣導「請投票給X號候選人」,他只是說明自己的定見和信仰罷了。
  何況,那些訂閱他部落格的人,並不是因為「信仰他」,而是因為「信任他的專業」,而信任一個人的技術專業,和信任一個人的理念是不同的兩回事。

  不過,我還是覺得,在聲稱自己「挺誰」之前,能把理由有條理的講出來,讓讀者能從中感受到明確而合理的邏輯性,而不只是「信仰」這種盲目的理念,譬如我會說我討厭綠營鎖國政策、贊同藍營承認中國學歷這些事情。

  凡事都得有憑有據、有根有本,不是嗎?

  不過我確實是沒來由地討厭高鼻子洋鬼子就是了。(菸)

--

  看了這篇文章,我也想推廣「入聯公投」的必要性與優勢,就突然覺得「大選綁公投」不只是「綁」,也是「降低選舉成本」的合理策略;不過回應11樓很讚。XDDD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歌曲連結在,好像要會員才能聽?

  阿忠同學傳來的,聽啊聽,就算看了別人的解釋、看了相關的故事,我還是不覺得開頭的歌詞和薛平貴或王寶釧有什麼關係。一開始討論的時候,有些人會把重點放到「水晶球」究竟是不適合這個歌詞上面,但我後來想了想,發現這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會放這個詞,肯定只是為了押韻;這是寫詩作詞的初學者常犯的錯誤,繼續放大這個點一點意義也沒有,還有人扯到說中國當時就有玻璃工藝、又說可能是繡球的意象……別再扯了,真的沒關係。

  要我來解釋歌詞,我到覺得像個怕傷不敢愛的女人,不小心遇到個想愛她的男人,然後心防慢慢被攻破,就這樣。至於之後的台語戲曲,多數人因為這段戲曲而將前頭的歌詞轉化為薛平貴或王寶釧或西涼公主身上,認為前頭的歌詞是意象而後頭的戲曲才是正主兒;但我卻覺得這後頭的戲曲反而比較像意象,只是為了證明某些類型的愛情是可以不顧一切的,而拿這段戲曲做個比喻罷了。

  嘛,我也不是專業的詞評人,單純說說我的想法。正確與否,在作詞者自己出面澄清之前都只是各說各話,那每個人反正也有自己的解釋方式,說穿了也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是說,為了多聽幾次這首歌,又多了個以路南為名的部落格。囧 真討厭這個web2.0時代,大家都提供會員免費的部落格,也不想想這些會員是否真的有必要。

  至於對這首歌的評價,我只能說對我而言是普通的。畢竟歌詞沒有打動我。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篇回覆中的句子,因為提到了Kindle(大概是數位閱讀器,或說電子書硬體這種東西吧?),提到數位內容的衍生便利性之故

  文章在這裡:徵求:《老貓學出版》紙本和部落格版本的閱讀差異,第十三篇迴響。

  要點進去閱讀可能會影響讀者對這篇的閱讀連貫性,也可能會對我之後提到的東西有一知半解之感,提一下細部內容:總之,就是像我上面那樣,對數位內容安上與「內容」本身有關聯,卻不屬於內容本身的東西,藉此行銷某些商品。我這裡是點出其他閱讀資料,但對商人而言,假設你在小說內容提到某確實存在的歌,使用可連接網路的數位閱讀器的好處是,提供者可以再此順便提供該首歌曲的試聽檔,當你聽到欲罷不能的時候再問你要不要乾脆買下這首歌或這張專輯。
  聽起來是個很方便、很貼心的功能。當你看到書籍內容提到某些東西你知道是確實存在、但你對他卻毫無知識的同時,你可以不用花時間Google,內容提供者自動幫你在你感到好奇的時候告訴你那是什麼東西,然後,反正任何事情都講求give and take,他詢問你要不要買、想增加業績這也是合情合理,至於你是否覺得煩、會不會買那都是另外一回事情。

  舉個我切身的例子,盛夏光年。裡面主題曲是五月天唱的,應該也是首市面上有流通的單曲(前幾天還在廣播上聽到),但若不是我去看了DVD的附錄,從導演那兒聽到這是和五月天合作才播放的歌曲,我這一輩子都會以為這是一般的電影插曲,不買原聲帶找不到的那種;如果這時候DVD也存在這種功能,說不定會在我看戲途中出現彈跳式小視窗,告訴我與這首歌相關的事情,並詢問我要不要買,這樣我就不用擔心資訊落後,還可以循正常的管道得到那首歌,讓自己聽到爽。

  嗯,就增加知識而言,是相當體貼的功能--在你主動尋找之前,知識就先找上你--但對閱讀或欣賞而言,這無疑是種可怕的打擾。你想想,當你正為某個悶痛的愛情感到心有戚戚焉的時候,突然一個彈跳視窗出來問你要不要買歌,多殺風景。

  我產業研究已經開始從「數位音樂下載平台」這方面下手,其實這個kindle行銷說不定也可以放入討論內容,但正如標題所談到的疑問,這種行銷方式總有一天會和電子報行銷一樣讓人覺得困擾。

  我在找資料時,從《數位之牆》的文章資料中,看見「逝去的電子報行銷年代」一文,這正正巧巧就是Kindle行銷的前車之鑑。

  我自己也是電子報的訂閱者。在訂閱初期,那些電子報的數量剛好、資訊也正巧,都是吸引我閱讀的要素之一,但大概是去年開始,閱讀電子報這件事情不再這麼吸引人了,因為我只要一個星期沒開Outlook,就會有好幾十封未讀信件在信件匣中(我最傲人的紀錄是109封未讀信件),想想,這麼多資訊待看,又不是非知道不可(因為太多屬於純商業訊息,有些書我根本也不可能感興趣,最奇怪的是,我明明沒訂閱百貨館的電子報,怎麼他也會跑來?),除了瞄瞄標題猜測一下對內文我是否可能有興趣之外,多數是看見名頭就砍掉了,根本無法達到對我的行銷之效--我想只有凱子才會看見新品資訊就想買,現在這種微利薄薪時代,大家對購物的選擇挑著呢。

  所以,訂閱電子報對我而言就成為一種困擾,他們從剛好、正巧的資訊變成了過度、無用的廣告。想想,我們這麼努力將廣告信阻擋在外,偏偏有一大群的廣告信是我們自己訂閱的。(某入口網站的商品廣告倒是怎麼退訂怎麼無用,一定會寄過來,正如文章所提:照三餐寄,不誇張)
  但如果我是電子報的編輯者,想到多數讀者對自己的電子報評價成「廣告信」一般的定位,我會真的真的很難過,因為電子報的內容是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去查詢資料、閱讀、編排、撰寫、校對、聯想(方便安插超連結)才能夠完成的,而這番精美的心血卻被人「看見名頭就刪除」……喔,痛心疾首。

  可不管編輯有多用心(事實上,我相信這些行之有年的電子報,一定有某種方便的編輯模組),當這些資訊過度氾濫,不管其商業性質是否濃厚,對閱讀者而言都是種困擾:我訂電子報就是不想花時間自己搜尋最新資訊,現在卻必須花時間閱讀數量種類皆Heavy的電子報,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古人有把職業做個排序:士、農、工、商,近代還要再加上公務員和內容產業,但總之,若這幾項工作被排進排名,古人還是會把商人排到最後:奸商奸商,商人最賤;我是商科生,但我對這項排名卻是一點意見也沒有,倒是書生被排第一我意見很大:百無一用是書生嘛!
  商人不能有良心。商人所有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業績、為了賺錢。這些氾濫的電子報行銷也是這種情境下創造的困擾,可能是業務群有感於上頭下來的業績壓力,不得不把電子報當作浮木,而將龐大的商業資訊透過這種「免費送到家」的DM做大量客製化(這個「客」可不是購買者,而是供應商,基本上資訊氾濫的現在,銷售出去的商品與其說是「消費者想買的什麼」,不如說是「供應商廣告了的什麼」,這可真是哀悽),頻頻送入肥羊群的信箱裡。
  說實話,肥羊當久了,會煩的。

  接著我們討論問題:「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大部分的消費者不反感、少數會產生購買欲?」
  討論之前,我們修改一下問題,因為這項問題不是老闆要的,老闆希望業務去思考的是「要怎麼做,才能讓所有的消費者不反感,而其中大部分(最好是全部)會產生購買欲並購買?」……抱歉,事已至此,這時候我會對老闆罵一聲F話並辭職,所以我們還是從最初的問題開始思考可能會比較好。

  我想,問題的根源還是在銅臭味。業務當然希望消費者能掏出腰包好讓公司賺錢、自己能賺業績,但就像一般銷售員,你露出「快掏錢吧」的嘴臉的時候,除非你的商品世界第一的是獨一無二的,否則消費者看見你那嘴臉就想離開了,哪可能賺到業績?所有人都知道猴急難成大事(沒有這個成語)、小不忍則亂大謀,唯有笑裡藏得住刀的售貨員有本事賣出最多的商品;所以,我還是崇尚以內容精緻為本,推薦商品不再只是「特賣所以推薦」、「新出爐所以熱銷」,而能是「發自內心」的推薦該商品,銷售者知道消費者這個時候一定會對這個東西感興趣,以在自己易地而處時也可以接受的情境下提供適量的資訊……這就是情感行銷,把每一個消費者都看成自己那樣的銷售情感。

  啊啊,多麼痛苦。我還是繼續冷血的好。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09 Sun 2007 23:28
  • 歌詞


  周杰倫的歌,多數歌詞真的都很可怕。
  念奴嬌、青花瓷,看了都讓人心顫:怎能將古詞詩句,從精隨融入骨子裡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種了芭蕉、又怨芭蕉;這還只是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還有多少。

  方文山,強人。願你寫的歌詞能流芳百世,與後人傳頌。

  一如我們心中的那些前朝文人們。

--

  後來發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不是在念奴嬌裡發現的……上次和ISG去唱歌到底是點了什麼歌?囧

  不過,「種了芭蕉又怨芭蕉」確實是青花瓷裡的。「簾外芭蕉惹驟雨」。

青花瓷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天設概主題式「嵌入式系統」,和我們期末報告同題目,所以我就認真的聽了一下。李維聰教授也是個神采飛揚的老師,如果我們系的理論學科老師也能這麼豐富就好了。

--

  說到這未來科技便利性,我還是那句老話:科技發展成這樣,會讓我們這些低層勞工希冀的休息成為萬惡不赦。

  所謂的科技未來,是由慾望與金錢堆砌而成;而夢想中的世界,只要扯上金錢就會變色--我不信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發展的便利性,因為我相信更多的人,會為了讓那些「貴族」(會發展為貴族的)得以享受便利,而必須不眠不休的工作。

  所以,將來界定國家的,八成就是科技企業,因為他們掌管了「通訊與生活的標準」;可慶的是,那些企業因為語言的關係,可能會以「國家」為限制來產生。

  --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會讓法令的建立與執法的權威受到前所未見的挑戰,人類的社會化程度也會日趨下降:因為網路太過發達,法律制定的速度遠遠 及不上新科技的惡意利用創意;而同時,人們認為遠端通訊變得容易,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身邊的人、或不願意待在誰身邊、或身旁沒有真實的人,而喪失了與誰 共同行動的契機,失去了彼此相依的溫暖。
  這些都是比效率競爭還要可怕的社會現象。

--

  為什麼大家對這樣的未來不感到恐懼?我怕死了那個不在需要同伴在身邊的未來。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標題是鬼扯,預期看見嚴謹文章的朋友們請速速離去。

--

  之前,在老貓學出版上看見一篇文章:〈「好書會自動販賣」時代之消逝〉略有感觸;雖然和其內文宗旨有所出入就是了。

  「書變多了」這種事情,我也略有所知。以前,書籍的出版總是沒沒無聞,所以只要被提報上來的就都是好書;現在,你還得為你知道的書做比較,才能確定它是不是你要的書。

  全部的原因,都是行銷。所謂的行銷就是推廣,「為每本書找到被閱讀的理由」,但天下書籍之多,誰有辦法真的看盡每本書,還看進他所看的每本書?太困難了。

  我不談整個世界的書況,我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更不可能接觸這種事情;我只講我知道的。
  我所知道、而且想看或喜歡的書,可以分類成兩群:很舊很舊的經典(如《飄》、《追憶似水年華》……等等),和很新很新的主打書;若是在近代、且是十年以前出版的書,我卻反而不知道了。
  舊時代的經典,是經由大眾口耳相傳的「聖經」系列,若說「不知道」,那可不是一句落伍了得,而是缺乏常識了;但新書的流傳,卻都是出版社、通路商用力推廣的結果,至於那本書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到底有沒有買來看的價值,卻是不親自翻閱無從得知。
  你等不到看過的人來跟你說這本書好不好,因為,等你的朋友看完這本書,下一本主打新書就又出來了,而你,也就會忘記上一本讓你印象深刻到想拿來看看的書取了什麼樣的名字、有怎樣的內容。

  資訊爆炸到這樣的地步,我覺得可悲。曾經有人說,書是一個人的智慧,但看看市面上的眾多長賣書籍,到底哪些智慧堪稱真正的永垂不朽?難不成真是因為《追憶似水年華》寫盡所有該寫的,所以現在已沒人能寫出真正可以寫的東西了?
  不,不是這樣。實在是因為,書籍的出版變的簡單了,就像經由網路發展,資訊的傳遞變的毫無罣礙,於是資訊降格為雜亂無章的資料一般。
  當今書市的內容良莠不齊,我想,這點該不用作太多的說明或著墨或指摘,我也沒有這樣的意思。只是,當「每本書都有閱讀的理由」,或者我們這些小市民應該要找尋的,就是「不看這本書的理由」。

  當我發現,我必須想辦法阻止自己去接觸一本書時,我不得不感到悲傷。

  喔,誰能不?

--

  到底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資訊的氾濫?時代的變動太快,我沒辦法適應,就像老年人無法適應年輕人的所知所學。
  人要發覺時代的改變,以前,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現在,可能只要三年。未來呢?會不會每三個月就來一場大變動?到底誰有辦法接觸這麼多東西還不發瘋?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爛片。虧我還期待那麼久,明明輕微發燒、萬分疲憊,卻只為了看完這部爛片。

  1. 我討厭女主角對男主角神魂顛倒到不能自已。
  2. 而且女主角還是弱勢地位(拉丁裔、女傭、離婚、育有一子)。
  3. 我討厭一見鍾情。
  4. 我討厭男主角那種「紆尊降貴」的感覺。
  這部片物化女性。用白人無腦美女和拉丁裔知性女性做對比,然後高下立見?如果那位白人女性也是個知性美女,那我可能會比較喜歡這部片子:至少男主角不會像是因為「新鮮」才和女主角在一起。

  整部片看不出兩人由相識到相戀的「原因」為何,好像兩人一旦認識了就必須在一起。男主角一開始,絕對是因為「新鮮」這種感覺才和女主角約會,而女主角也說明了自己只是為了無聊的虛榮心而和男主角約會;這種貧弱的關係,竟能讓兩人突破萬難只因可笑的「一見鍾情」、「相識投緣」?女主角確實是有能力的堅強女性,但該片在這方面的著墨太少,兩人相處期間,並未確實把女主角這方面的優點完全展現,光是這點,就讓男主角在劇末的「堅持」顯得相當虛偽而濫情;就算兩人能在正式交往後逐漸發現對方優點,雙方階級身分差異如此之大,卻能在真正認識彼此之前在大眾媒體之前展現「相愛」的證據,是否太有勇無謀了點?
  而且在我看來,男主角只是個以「獵豔」為興趣、任性又自我的爛男人,女主角如此優秀,怎麼會看上那種男人?怎麼交往得下去?我最痛恨「花花公子為了『真命天女』而改過向善」的劇情,沒有經過充分的轉折,這種「形式上」的專情只見虛偽而未有真誠。
  尤其尤其,劇終的雜誌報導「前女傭與現任參議員交往一年後仍然甜蜜」要講的到底是什麼?還不是「身分差異如此之大竟然還能繼續下去」這種意涵?世人並沒有「承認」女主角曾為飯店女傭、又能與參議員交往的事實--即使她已經升任飯店經理--如此一來,豈不是完全失去了該片的「核心價值」?社會階級低下者永遠也擺脫不了他們的身分,即使身任要職、即使飛上枝頭,在他人眼中,他們還是原本的那隻醜小鴨,不可能「真的」成為天鵝。

  所以我討厭這部片。濫情的愛情片。大爛片。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就算全世界都使用注音文,我還是會繼續用正常的中文;就算全世界都只接受簡體字,我還是想繼續寫繁體字;就算全世界都放棄了中文,我還是想慢慢念我的九流十家。

  04/12/9的札記。我發現,在這方面,我是始終如一的。

  對中國文字與思想的嚮往與迷戀。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嗯,生命的價值在哪裡呢?
  通常只有在生命消逝之後,我們才赫然驚覺。

--

  空虛,很可怕。有事做,卻不想做那件事:空虛;沒做事,卻想做很多事:空虛;想做事,卻根本沒事情做:空虛。

  電影「門徒」探討過一件事情:人為什麼要吸毒?
  因為空虛。無窮無盡的空虛。

  人真的沒有極限。原本我以為,上次那樣的低潮,就已經很嚴重了;想不到,我又開啟了低潮期新的里程碑。

  我在努力思考,我活著的證據是什麼。寫這些部落格,可能只是這方面的一種展現:為了彰顯自己存在、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進而獲得自己的認可--但那又如何呢?
  就好像明明身處朋友之中,卻遍尋不著與自己波長相符的同伴:比獨自一人還要寂寥的孤單。

  很想說「再見」。

--

  我不想再欺負小朋友了……拜託,強一點好不好,我想盡情打桌球啦!(淚奔)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安逸,越想漂流。

  對安逸的不放心,對現狀的不信任。

  把心打開……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3 Wed 2007 00:51
  • 醒著


  標題是閒聊用的標題。

  其實我該睡下的,至少我十點就已經躺在那兒了;不曉得有沒有睡著,最後是因為放棄不了腦袋裡的想法,而又爬起來寫格。

  因為我知道,一覺醒來,我一定會忘記。

--

  「我很笨,卻不夠笨」
  「我很聰明,卻不夠聰明」

  這兩者所提及的,都是中間程度的等級,但在意義上卻大相逕庭;至少在態度上是。

  前者,代表著希望能安於現狀,希望能不想、不聽、不聞,卻又無法姑息,無法平靜;後者,代表著對世事的不能苟同,希望能突破現狀,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都是處於一種無法平靜、不和諧的狀態,後者明顯比前者積極許多。

  但也不見得比較好。

--

  去你媽的態度。我這麼說了。

LTM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